一、轮虫概况 轮虫属于原生动物轮虫动物门。多数轮虫分布于各种淡水水体,如沼泽、稻田、池塘、湖泊、水库、河道等;少数生活在海洋中,还有极少数营寄生生活。就生活习性而言,以底栖种类为多。约75%的种栖息于沼泽、池塘、湖泊沿岸的水生管束植物之间。 轮虫大小为45μm~2.5mm,一般在100~250μm之间。它们是淡水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轮虫是滤食性的,以水体中的细菌、微型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二、轮虫生活特性 1、食性 多数轮虫靠轮盘纤毛环向同一方向的转动使水形成旋涡。其中适口的细菌、单胞藻和腐屑等便被沉入口中,过大的物体被口围纤毛拒之于外。一部分大型种类如晶囊轮虫则倚靠其特殊的头冠和砧型咀嚼器捕食原生动物、其它轮虫、小型甲壳动物等。当然与这类食物大小差不多的大型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等也在取食之列。 2、食物选择性 轮虫的取食方式不同,食物的类别各式各样。它们的取食器官虽能排除一些异物,但也仅局限于颗粒大小,而对食物的质量难有选择性。现已查明,某些单胞藻如小球藻Chlorella、扁藻Platymonas等饲喂轮虫的效果较裸藻属Euglena、裸甲藻Gymnodinium为好。这里除细胞大小、运动速度外可能还有营养成分和毒性问题。 3、生活方式及隐生特性 轮虫的基本生活方式有两类。一类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另一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轮虫有隐生的特性。环境条件恶化,如水体干涸,温度不适宜时,某些种类可以停止活动,如死一般,代谢几乎无法测量,当环境适宜时又复苏,称为隐生。 三、轮虫在实际生产中对水生动物的不良影响 轮虫是大多是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盐碱地养殖中,因放养模式的关系,并不会放养经济水生动物幼体,放养规格较大。所以不能利用轮虫作为开口饵料,盐碱地池塘ph值都偏高,经常出现大量轮虫繁殖的情况。 轮虫大量繁殖表现症状为养殖对象天黑以后过早缺氧浮头,需要提早开增氧机,第二天清早增氧机旁的鱼不下去。并且在早上、中午两餐投食吃食不旺。因轮虫的食性导致轮虫大量繁殖以后,池塘内藻类大量被摄食,水体偏瘦。且易引起池塘水浑浊、发红。如果杀虫不及时,轮虫数量过多甚至导致虫杀不完,缺氧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泛塘。 四、防治方法 轮虫繁殖速度较快,预防措施即控制水体不要过瘦,水质较瘦更易大量生轮虫。当发现轮虫较多,影响养殖对象早上吃食的时候,就表明轮虫过多。镜检池塘下风处水样,一滴水中可见5个以上轮虫就需要杀轮虫。轮虫属于原生动物,但轮虫怕光,在夜晚出没觅食,最为集中活动时间为傍晚及黎明。考虑到安全问题,最好时间在天亮之前杀灭,夏天时间五点左右,使用“菌虫清”2-4亩·米/瓶,按照全池水体计算用量,只泼洒塘边。使用后注意鱼的反应,增氧机不能停。 五、特别提示 轮虫繁殖较快,经常出现杀了一次,一个星期又出现了。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连续使用同一种药物杀灭轮虫会导致虫越来越难杀,可以考虑适当加入1%阿维菌素杀灭轮虫,需要加其他药杀灭时,水质必须较肥且天气好的时候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