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河蟹综合种养殖高产技术措施

2024-7-24 19:2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69| 评论: 0

摘要: (1)加固田埂,配置沟凼。选择水源充足,天旱不干,暴雨不淹,不会水冲的冷浸田、滂泥田等潜育性稻田和低洼稻田作为养蟹田,加高加固田埂,使田埂高60-70厘米,宽50-70厘米,捶紧夯实。合理配置沟凼,一般垄作田, ...

    (1)加固田埂,配置沟凼。选择水源充足,天旱不干,暴雨不淹,不会水冲的冷浸田、滂泥田等潜育性稻田和低洼稻田作为养蟹田,加高加固田埂,使田埂高60-70厘米,宽50-70厘米,捶紧夯实。合理配置沟凼,一般垄作田,蟹沟较多,沟凼面积要达到稻田面积的10%-15%。蟹溜是投饵、巡查的重要场所,不宜设在当水冲的田边。凼深1米左右,凼上搭荫棚,凼周种瓜植豆,或者放养水葫芦、水浮莲等,以利酷暑时节遮荫降温。过大的田块,在四周开挖围沟,围沟一般宽50厘米深30-50厘米,围沟靠近边垄,不靠近田埂,并在田中开“十”、“丰”、“田”、“井”字形蟹沟,防逃设施与扣蟹养殖稻田相同。

(2)起垄施肥、适时插秧。起垄是稻萍螺蟹立体种养殖的基础。烂泥田采用两次起垄法,稻田不犁翻,在插秧前10天左右,第一次按规格起毛坯,移栽前,再清沟补垄,垄沟比例及规格是:烂泥田,插一季杂交中稻的,每隔66-80厘米开一条沟,沟宽40厘米,沟深30厘米,垄面插秧4-6行,株距13厘米。一般双季稻田,每25厘米、50厘米、80厘米、92厘米,分厢开沟,沟宽40厘米,沟深25-40厘米。实践表明:红萍湿养越夏保种,以垄宽25厘米、插植2行为好。起垄前,每亩撒施尿素4-5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以及氯化钾5公斤作基肥。双季稻田在晚稻插秧前,将肥料施于垄面,然后用沟泥覆盖垄面,再插秧。

(3)萍种混养,促萍高产。按照红萍养殖技术,3月中旬整田放种,加强培育管理,不断分萍,促萍高产。在起垄倒萍前半月左右,停止分萍。倒萍时,将沟中萍体捞至垄面,用沟泥盖萍插秧。沟中继续养萍。可以多次捞萍做饲料,后期采用湿润养殖越夏。如因河蟹摄食量过大,萍体不足,进入秋繁时,再度放萍。

(4)及时放种,精心饲养。培育商品蟹一般于清明节前后放养蟹种,要求规格一致规格为每公斤40-80只的,每亩放蟹种25-35公斤;规格为每公斤80-200只的,每亩放蟹种10-15公斤。水稻返青前可集中暂养于沟凼之中,水稻返青后及时放入大田觅食,大田投放蟹种时,田中红萍的繁殖基本上达到覆盖稻田水面时比较好,这样可保证河蟹入田后有充足的红萍可以摄食而不伤稻秧。还可以保持萍种基数,以保证红萍正常的生长繁殖,源源不断地供给河蟹摄食。同时,可在沟凼中投放每亩50-100公斤的活体螺蛳,让其自然产卵供河蟹食用,并适当辅助投喂一些浸泡的或煮熟的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饲料。

(5)水质控制与日常管理。河蟹对水体深氧量要求较高,因而水田要经常排注水,高温季节每天都需换水,注水多选择在上午进行,中午最好不要突然注水,以免温差过大造成河蟹不适死亡。河蟹脱壳需在水中进行,田块要保持一定水位,绝不允许出现干涸。每半月泼洒生石灰一次,既能防病,又能保证水体富含钙质,并使水体PH值维持在7.2-8.0的微碱性,这样的水质条件最适于河蟹生长。

(6)适时收获,及时起捕。稻田养蟹的捕捞时间以9月中、下旬至11月为宜,通常采用放水捕捉和夜晚灯光诱集捕捉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在排水口处安装捕蟹网具,白天进水,晚上排水,几进几排即可捕获大部分河蟹,最后再干沟捕捉,收获的河蟹要及时放入水质条件较好的深塘中暂养,分规格直接上市或较长时间暂养后出售,都十分方便,按以上技术措施饲养,当年成蟹规格绝大部分可达125克以上,每亩稻田可产成蟹100-125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