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口鲶(Silurus merikionalis Chen)属鲶形目、鲶料、俗称鲶巴朗,原产于长江及其支流和通江湖泊,是一种大型肉食性鱼类。为了提高该鱼在福建省的养殖产量,减少运输环节,节约成本,我们于2003年进行了南方大口鲶池塘苗种培育试验,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约4亩,养殖期间平均水深1.5m,水温17℃-31℃,水色呈浅绿色,水体透明度30-45cm,pH6.8-8.1,使用前泼洒生石灰水进行全池消毒,7天后注水。
二、鱼苗放养
2003年5月17日运回鱼苗2万尾,平均全长为2.1cm/尾,体重0.16g/尾,运输成活率为90%,暂养24小时后放入池塘。
三、养殖管理
1、早期培育阶段 采用网箱培育,网箱的规格为4.5m×0.8m×1.0m,并将网箱固定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且在网箱上方拉置遮阳网。每日投喂3次,其中2次投喂大型浮游动物,另1次投喂大型浮游动物,另1次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网箱培育历时11天,效果较好。
2、池塘培养阶段 5月29日开始池塘培养,早期采用野杂鱼磨浆投喂,经8天驯化后南方大口鲶的鱼苗可以集中摄食;后期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约40%)与野杂鱼混合投喂。日投喂3次,每次投喂30分钟。人工配合饲料的粒径随着鱼苗的增长而加大,投喂量充足而不混杂,以保证鱼苗摄食充足而不产生“自残”现象。 在鱼苗下池前3天,施入经过发酵的猪粪100-200kg/亩,然后视水色的肥度追施有机肥,以保证浮游生物的繁殖。南方大口鲶鱼苗喜水质清新,因此整个培育期间要保证每隔7天排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并坚持每隔10天用生石灰水1次,以改善水质。 放养前,鱼苗用4%的食盐水药浴3-5分钟,并在饲料台附近挂漂白粉袋。培育过程中,南方大口鲶出现车轮虫病,采用敌百虫0.1g/㎡连续消毒水体2天,病害得以控制;也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霉素等药物内服,以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在网箱培育阶段,为防止鱼苗相互残杀而造成细菌性疾病,应尽可能投喂充足的饲料,并及时进行分选。
四、养殖结果
5月7日下塘至9月1日出池,共饲养115天,苗种出池的平均体长为15.8cm,体重为37.8g,最大个体67g,共出苗种14824尾,成活率90.8%,饵料系数为1.67。
五、小结与讨论
1、南方大口鲶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改为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需要一个转食过程,而鱼苗规格达全长7-8cm左右时开始驯化转食的效果较好。 2、提供充足的饲料则势必造成水质恶化,而南方大口鲶喜水质清新,且水温20-30℃、溶解氧5.0mg/L、pH6-8时养殖效果最佳,因此,要同时兼顾饲料的投喂和水质的调控,适时换水并保持水色。 3、南方大口鲶个体间培育的生长悬殊较大,即使食物充足也会发生相互吞食的现象。因此,必须适时分级筛选,以把不同规格的鱼苗分开培育。 4、南方大口鲶鱼苗的病害尽管较少,但水质差、放养密度大、饲料不足等也可引起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因此,在育苗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防止鱼苗受伤,并勤观察,注意水质的变化,定期内服药饵和挂袋消毒。 5、南方大口鲶鱼苗培育早期,若不具备小型育苗池,可采用在大池中网箱培育的方法,以减少搬运环节,避免鱼苗受伤,且能节约成本,效果也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