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虾的生活习惯

2023-12-30 17:1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79| 评论: 0

摘要:   淡水虾的天然产地(分布)沼虾属淡水虾品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Holthuis(1980年)提供了有关沼虾品种的分布、当地的名称、生境和商品规格等有价值的信息。它们生存在大部分内陆淡水地区,包括湖 ...

  淡水虾的天然产地(分布)沼虾属淡水虾品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Holthuis(1980年)提供了有关沼虾品种的分布、当地的名称、生境和商品规格等有价值的信息。它们生存在大部分内陆淡水地区,包括湖泊、河流、沼泽、灌渠、运河和池塘以及河口地区。尽管部分品种在内陆的咸水和淡水湖中完成其生命周期,但是大部分品种在其生命周期的初期需要半咸水(因此它们生存的水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相连)。部分品种喜好水清的河流,其它的则存活在极为混浊的水中。罗氏沼虾属于后一种。所有的淡水虾(如同其它甲壳类)都会有规律地使其“外骨骼”或外壳脱落,以便生长。这一过程被称为蜕壳并伴随着个体和重量的突然增加。淡水虾的生长周期分为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卵、幼体、后期幼体和成虾。每一个沼虾品种在其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及其生长率和规格)所用的时间各异,不仅很明确,而且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的影响。罗氏沼虾的生活史可以概括如下。成虾的交配产生的胶状精液(称为精子荚)附着在雌性虾体胸部下端。只有已经完成交配前蜕壳(一般在夜间),因此是软壳的成熟雌虾和硬壳的雄虾方可成功地进行交配。所有各种类型的雄虾都有能力使雌虾受精,但是它们的行为是不同的(见附件8)。Ismael和New(2000年)及Karplus、Malecha和Sagi(2000年)的论着对交配过程进行了具体描述。在自然条件下,全年都可以进行交配。在热带地区,交配发生在雨季的开始,而在温带地区则发生在夏季。在交配后数小时,卵通过生殖孔被挤出并由位于步足基部的产卵刚毛(硬毛)引导到抱卵腔。在这一过程中,卵通过附在雌虾体外的精液受精。卵保持在抱卵腔(附在产卵刚毛)中并通过游泳足的有力运动维持供养。这一点与对虾的情况相反,对虾是将卵排在海里,在那里孵化。雌性淡水虾持卵的时间各异,但是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三周。排卵的数量也取决于雌虾的大小。据报告,罗氏沼虾的雌虾完全成熟后一次排卵量在8万到10万粒。然而它们次产出的卵(例如那些在其生命年产出的卵)通常不会超过5000到2万粒。雌虾通常在体重达到15-20克时成熟,但是也观测到重量小到6.5克的怀卵雌虾(Daniels、Cavalli和Smullen,2000年)。在保持雌雄繁育种群的实验室条件下,据记载,卵的孵化时间在28°C时平均为20天(在18至23天范围内)。当雌虾怀卵时,卵巢频繁恢复成熟。交配前的蜕壳短间隔是23天(例如,有的时候雌虾一个月内孵化两批卵)。在自然条件下,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它确实显示出虾的繁殖潜力。随着卵的孵化,即对整批卵来说通常在一两夜便可完成的一个过程,幼体(自由游动蚤状幼体)在亲虾腹部附肢的快速运动而散开。淡水虾幼体如同浮游生物一样尾端朝前、腹面朝上(头朝下)活跃地游动。罗氏沼虾幼体需要半咸水来生存。那些在淡水中孵化的幼体将会死去,除非它们在数日内游到半咸水中。在淡水虾幼体的生存期中有数个微观上很明显的阶段(附件1),可以维持数周。根据在孵化场条件下的观察,罗氏沼虾单个幼体短在16天便完成其幼体生命,但是实际达到这一阶段却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取决与水温和其他因素。这项观察的重要性在本手册的后一部分作了全面的讨论。幼体不停地进食,实际上它们的食物大部分是浮游动物(主要是微小甲壳类),非常小的虫子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幼虫。在完成其幼体发育阶段后,淡水虾变态为后期幼体。从这时开始,它们类似成虾,开始成为爬行而不是自由游动的虾。它们在游动时也采用正常的方式(背朝上)而且是朝前游。快速的躲避行动可以通过收缩腹肌和快速摆动尾扇来实现。后期幼体对广范的盐度范围具有良好的耐性,这是淡水虾的一个特点。后期幼体在变态后的一两周之内便开始向上游的淡水环境洄游并能够在急流中游动,在河流浅滩和湍流中爬过石块。它们可以攀爬垂直的平面并且在充分潮湿的条件下横穿过地面。此外,除了它们作为幼体时摄取的食物以外,它们开始利用来自动植物等体积更大的有机物质。淡水虾的后期幼体是杂食动物,随着生长,它们的食物终包括水生昆虫及它们的幼虫、藻类、坚果、谷类、植物籽、果类、小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鱼肉以及鱼类和其他动物的残渣。它们也可能自相残食。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