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人工育苗以往采用波纹板作为采苗器,往往由于底栖硅藻繁殖慢、饵料供应不足,出现严重脱苗现象。1994年作者采用聚乙烯薄膜作为采苗器,通过试验比较取得理想效果,从而薄膜采苗器得以全面推广应用,保证鲍鱼人工育苗规模化生产,至1998年福建省东山县培育2cm 以上鲍鱼苗达2亿粒。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池子8个,对照组池子4个,规格为4×6×1m3。 1.2 采苗器的制作 试验组分为A1、A2、B1、B2组,A组的采苗器为厚2mm的乳白色聚乙烯薄膜(1m×1m),B组厚度4mm,对照组分为C1、C2组,采苗器为聚氯乙烯透明波纹板(40cm×33.5cm)。薄膜采苗器制作方法如下:将薄膜四角提起,中间放一块砾石,然后用橡皮筋将砾石包在薄膜中央,砾石重量能将薄膜沉入池底即可。 1.3 底栖硅藻的培养 A1、B1、C1组在布卵前3天进行底栖硅藻培养,A2、B2、C2组在布卵当天培养。 1.4 布卵 采用紫外线照射海水和变温刺激诱导产卵,每池布卵500万粒。 1.5 幼苗的培养管理 采用流水、换水、充气的常规管理办法。 1.6 幼鲍剥离2、结果与讨论 2.2 附苗量的比较 从A1、A2、B1、B2、C1、C2组随机提取10个附苗器进行附苗量的计算,结果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A1组附苗量最高,C2组附苗量最低,A1、B1、C1组附苗量相应地比A2、B2、C2组高。以上试验结果表明(1)在采苗之前,采苗器应提前3—4天进行底栖硅藻培养,因为鲍鱼的浮游幼体经过2—4天浮游,开始附着后,采苗器上必须有适量的新鲜硅藻提供其摄食。在布卵当天进行底栖硅藻培养,往往硅藻在幼体附着后尚未大量繁殖,幼体因缺少饵料而出现死亡。(2)A、B组(薄膜)附苗量高于C组(波纹板)。根据育苗期间观察,A、B组硅藻生长情况好于C组。这是因为薄膜采苗器在水中接受阳光面积远远大于波纹板,透光性好,硅藻繁殖速度较快,保证幼鲍生长有足够饵料供应,C组波纹板悬挂在水中,透光性差,波纹板中下部不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硅藻繁殖速度慢,通常上部有较多硅藻,中下部硅藻基本不长,因此A、B组附苗率较C组高、生长速度较C组快。(3)A组(厚度2mm)附苗率高于B组(厚度4mm)。 2.2 剥离比较 采用薄膜附苗器脱苗时,只需将橡皮筋解开,取下砾石,然后将整张薄膜在水中来回晃荡几次,大部分幼苗就会自行脱离,余下的再用手指轻轻抹下即可。采用波纹板剥离时较费工、费时,容易造成幼苗的机械损伤,死苗现象较为严重。 2.3 薄膜来源广、价格便宜、质量稳定、制作方便,因此比波纹板更适宜大规模人工育苗生产。目前,这种新的附苗器已在福建和广东大面积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