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白点病防治

2024-7-8 22:3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7| 评论: 0

摘要: 白点病在淡水鱼、溯河性鱼类和海水鱼中均有流行。本病对鱼的种类及年龄都没有严格选择性,分布也很广,尤其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鱼较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一、症状:在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 ...

    白点病在淡水鱼、溯河性鱼类和海水鱼中均有流行。本病对鱼的种类及年龄都没有严格选择性,分布也很广,尤其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鱼较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一、症状:在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可见布满许多小白点,故称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在病鱼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小瓜虫寄生在鳃组织上,引起鳃小片受损,分泌粘液增多,虫体周围的鳃上皮细胞增生,有的鳃小片充血、出血或坏死。病鱼反应迟钝,流动缓慢,飘浮于水面,摄食不良。
  
    二、病因: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淡水小瓜虫最适生长温度约在15-20℃,因此流行于春、秋季节;特别是水质恶化,水体有机物堆积、大雨过后或有病鱼混入、养殖密度高、鱼体抵抗力低时暴发率大,即使在冬季和盛夏也会发生。相反,池塘水质好,饲养管理优良,鱼体健壮时,在春秋季也不暴发小瓜虫病。因此,水质管理的好坏是小瓜虫病暴发的直接诱因之一。
  
    三、预防:1、低温季节注意水质管理,使用益池宝全池泼洒,用量:5-6公斤/亩?米。调节和改良水质。2、鱼种下塘前,生石灰彻底清塘可预防此病发生。用2%-4%的食盐水药浴5-20分钟。
  
    四、治疗:如果早期没有发现病症,致使小瓜虫侵入皮下组织及被鳃部上皮组织包围,可试用以下方法:1、全池遍洒福尔马林溶液,使池水浓度为30ppm。第二天换水一半,再施药一次。用药后要注意药物伤害和水质恶变等问题。2、有条件时,可将水温升高到26-30℃,保持4-7天,使虫体从鱼体上脱落下来,然后转池饲养,对原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具有良好的效果。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