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之暴发性流行病防治技术

2024-7-5 18:1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18| 评论: 0

摘要:   此病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伴有寄生虫疾病。在长江流域2月底至11月、水温9~36℃之间均会流行,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为严重。  ⒈症状及危害  病鱼体色发白 ...

  此病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伴有寄生虫疾病。在长江流域2月底至11月、水温9~36℃之间均会流行,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为严重。

  ⒈症状及危害

  病鱼体色发白,黑纹消失或变浅。有的病鱼可在下颌、鳃盖、鳍基及肛门周围出现轻度充血,静卧水底或缓慢独游。病鱼尤其在鳃瓣内充满血块和血黏液物,但鳃丝无缺损病变,只是鳃发白、缺血,肝脏组织变性,颜色较淡,有黄色斑块,胆囊肿大,腹腔有积水。经肝组织切片表明,肝细胞出现自溶融化,胞核萎缩、坏死及严重充血现象。在水温25~30℃下,急性爆发时3~4天死亡,亚急性约7~8天死亡,严重的病鱼池死亡率达60%。为近年来的暴发性流行病,对鳜鱼造成危害极大。
  该病正常情况下处潜伏状态,受外界刺激引起机体病变,主要在环境不良情况下由细菌感染引起,气温20℃以上发病,低温受抑制,水质恶化、寄生虫感染、饵料鱼营养不平衡、管理不善均为诱发或协同因子。

  ⒉防治方法

  ⑴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⑵加强饲养管理。降低放养密度,改善池塘环境,用生物改良剂改良水质,维持水生态平衡。定期药物预防,每半个月全池泼洒1次消毒剂。
  ⑶储养的饲料鱼均先用含12%~20%EZO-活力源添加剂的饲料喂食后2小时内再扦捕提供鳜鱼食用,对预防出血病有显著效果。
  ⑷在治病前必须先有针对性地杀灭鱼体表及鳃上寄生虫,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pH,使池水保持在7~7.5范围内。
  ⑸用0.3毫克/升浓度的二氧化氯按使用说明配制后全池泼洒,连用2次。
  ⑹用0.2~0.3毫克/升浓度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
  ⑺有条件的可进行免疫接种。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