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式养鳗主要是依靠培养池水中有益的浮游植物来净化池水、补给氧气和改善鳗鱼的饲养环境。这种造就有利于鳗鱼生长环境的过程,就叫做“养水”。
在养鳗池中,“养水”主要是培养净化水质和增加溶氧能力较强的蓝藻类的微囊藻。因为其有耐高温、喜肥水、增氧显著和藻体较大等优点。当池水中培养出微囊藻之后,水质就比较稳定。微囊藻的主要作用是:
1.遮荫作用 鳗鱼是夜行性动物,即使在池塘里,也喜欢聚集于庇荫处。微囊藻大量繁殖后,水中透明度只有20多厘米,鳗鱼在摄食后就可以经常躲藏在阴暗的池底,过着安静的生活。
2.增氧作用 微囊藻在光合作用时,吸取池中的二氧化碳、氮、磷等,产生出大量的氧气。其产生的氧一般要占到池水中总增氧量的90%。虽然某些绿藻增氧能力也很强(如栅藻等),但由于个体小,易于被轮虫、水蚤等捕食,所以其水质不稳定。
3.净化水质作用 鳗池中的部分残饵以及鳗鱼的代谢排泄物,通过分解成为营养盐类(氮、磷等)溶于水中,连同鳗鱼、浮游生物、底质分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均被增殖中的微囊藻所利用,起着自然净化、改善池水条件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要想保持池水中微囊藻数量、质量的稳定,必须加强对水质的管理:①经常使用增氧机搅动池水,有助于把表层水的溶氧传到底层,促进池底有机质的好氧分解,溶出营养盐类,供应微囊藻持续增殖的需要;②成鳗池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③一般池水中的微囊藻在正常状态时,呈蓝绿色分散悬浮在水中,即使浮在水面,也是分散成微粒状,若发现浮起的微囊藻结成块团状,或水变清、变黑等情况时,就要排去部分池水,从其他微囊藻生长良好的池塘中引入藻种,以保持池水的稳定;④若池水碱度不足可加施石灰和碳酸钙等;⑤在池水中发现有大型浮游动物而不严重时,可以通过过滤池水的方法,排出部分水蚤、轮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