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浮仔鱼是指鱼苗孵出后,卵黄囊吸收2/3,开始上浮水面摄食的个体。此时鱼的全长为18-28毫米,体重70-250毫克。仔稚鱼的培育是鱼苗培育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环,往往成活率较低,在60%左右。为提高其成活率,应在此培育阶段加强技术管理。 1、培育池 培育池以长方形水泥池为好,设于近水源的上游,面积为30-60平方米,从进水口到排水口要有5%-6%的倾斜面,池的中部顺水流方向设有一条“V”形凹槽与便于集污和排污,并在进、排水口外设有拦鱼栅。在鱼池用水为一次性使用。池鱼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清池,并用20毫克每升的漂白粉或200毫克每升的生石灰消毒。 2、饵料的投喂 上浮仔鱼的培育过程实际上是仔鱼食性转化过程中的培育和驯化过程,饵料的类种类、数量和质量是这一培育过程的技术关键。为提高培育成活率,要求饵料的质量高,投喂量适宜,饵料大小合适,又不污染水质。投喂不足时,鱼苗会处于饥饿状态,影响其生长和成活;投喂过量时,饵料的浪费大,污染水质,滋生病害,又会提高培育成本。一般情况下的投喂量为干性颗饲料为鱼体重的3%-5%,湿性饲料为鱼体重为8%-12%。日投喂6-8次,早晚2次的投喂量占日投喂总量的60%;随着鱼的生长,日投喂次数可逐渐减少。投饵的方法要按照“三定”原则进行,即定质、定量、定点投喂。在投喂初期,应结合音响驯食,使其形成条件反射,集中强食;并坚持每天的投喂以少量、多次、均匀、全池投喂的做法,尽量使不同个体的鱼都能均匀地摄取食物,保证其良好生长。所投喂的饵料种类有水蚤干、蛋黄、啤酒酵母、生鲜杂鱼肉、奶粉加鱼粉及人工配合饲料等。水蚤干能浮于水面一定时间,不污染水质,营养也较好。投喂蛋黄时,先将鸡蛋煮熟,取出蛋黄,用筛绢包起后在装有水的盆内挤压并过滤成小颗粒,然后全池泼洒。投喂鱼肉时,先将鱼肉刮下,用水反复漂洗,最后制成糊状后,全池泼洒。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的粒径应尽可能细小。 3、培育密度 放养密度对鱼苗的生长和成活率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在适宜的放养密度下,上浮仔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会大为提高。密度较大时,鱼的活动空间较小,水质难以控制,溶氧不足,生长缓慢,成活率低;密度太小时,生长速度虽块,成活率也高,但对水体及培育设施的利用率太低;较为适宜的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5000-8000尾。 4、水量调节 流量与水中溶氧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与鱼苗的成活率也有很大关系。流量过大时,鱼会顶水,体力消耗较大,生长缓慢,以致于鱼体贴于排水口处的防逃网上,从而降低成活率;而水量过小时,水体的溶氧条件难以保证,也会降低鱼苗的成活率;在上述放养密度条件下,较适宜的水流量为60升/分,一般情况下是将水的流量控制在每小时交换3-5次为宜,并应经常性地清除池底污物,保持水的清洁。 5、鱼病防治 仔稚鱼培育期间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