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的饲养管理方法是什么?

2023-12-28 18:46|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08| 评论: 0

摘要:   淡水白鲳是上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大陆饲养的淡水养殖鱼种。   由于其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的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欢。但由于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生长适温为15——30℃,当水温低于1 ...

  淡水白鲳是上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大陆饲养的淡水养殖鱼种。

  由于其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的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欢。但由于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生长适温为15——30℃,当水温低于12℃或高于36℃时,都会冻死或灼伤。所以,淡水白鲳鱼苗越的饲养要注意下列几个技术要点。

  场地选择

  选择淡水白鲳越冬的池塘,必须是能保持水深1.5米以上,水温(1月份)能保持12℃以上,面积1000——2000平方米,水源方便,阳光充足,能避北风的场地。

  防寒棚

  普通池塘(指无温泉水的塘),淡水白鲳越冬都必需搭置防寒棚。大多数养殖户都用小镀锌管加角铁焊制成半月形状,固定在塘堤上;然后,在架子上覆盖尼龙薄膜。搭置位置一般在池塘的南北向靠近北面,棚面积约占全塘的1/2或2/3。也可利用稻草或杂草夹成100×130厘米为一块的草苫,然后,在塘的北面将草苫覆盖于鱼塘水面。草苫前端离水面70厘米,后端贴近水面。在防寒棚下面投放一些稻草。这样,当寒潮袭击时,鱼苗可群集乱草丛中取暖。有些农户用水浮莲放养在池塘的1/2或1/3处,用竹杆隔离,不要让其全池任意生长。上述措施之一主要是防止雨雪天,冰雹或雪花直接落入鱼塘中,惊动鱼群,使之受伤。当然,有温泉水的池塘就不必搭置防寒棚,淡水白鲳都可安全越冬。

  饲养管理

  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即11月下旬到次年2月下旬),饲养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春片的成活率和整体经济效益。所以,管理应注意:

  1.饲料投喂。当水温在20℃以上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应把握在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一般用花生肉麸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饲料,浸泡后使用。当水温在15——20℃左右时,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3%,下午投喂即可。水温低于15℃不必投饲。饲料应投喂在防寒棚内固定的位置上,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

  2.水质管理。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中的新陈代谢缓慢,所以,池水易变清,往往透明度大于30厘米。此时,池塘中应适当投放些经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使其水质变成“绿、嫩、爽”;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即可。

  3.病害防治。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危害较大的主要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

  (1)水霉病。此病由于鱼体机械操作损伤或冻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体皮肤内的营养而萌发,并迅速生长;菌丝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体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暴露在体表外面。水霉菌丝呈白色棉絮状在水中飘动,肉眼可见。鱼体寄生水霉菌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菌丝吸取鱼体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病鱼因瘦弱而逐渐死亡。防治方法:①鱼苗投放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的发生。②拉网捕捞操作时需小心细致,不使鱼体受伤,寒冬雨雪天有个别鱼冻伤,切勿下塘捕捞,干扰鱼群。③可用0.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两次即可。

  (2)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患病鱼体体表有许多小白点,可使鱼体表面分泌大量黏液,并在寄生部位形成孢囊;如果病原体寄生在眼角膜,可导致鱼失明;患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集群围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鱼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小瓜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适于15——25℃的水温生长、发育。防治方法:①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水泥池、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等也要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消毒。②可用干辣椒加干姜片治疗。每亩水面均1米深可用100克干姜片,加500——1000克清水,煮沸后熬10分钟,再停火20——30分钟;然后,又煮沸熬10分钟,再停火半小时后;加入250克干辣椒和2000克清水,再煮沸熬10分种;,连渣带汁兑水10公斤全池均匀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两天即可。

  4.其它事项。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尽量不要下池干忧鱼群,避免撞伤;严禁使用敌百虫等药物;否则会全池死亡,损失不可挽回。

  开春管理

  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淡水白鲳食欲开始增大;此时应投喂精饲料加适当的青饲料。一般精饲料以花生麸或黄豆粉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配合饲料为主,日投饲量约占鱼体重的4%左右;青饲料以牧草或油脉菜投喂,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0%左右;通常是上午投喂青料,下午投喂精料。另外,池塘中适量注入新水,使池水保持“绿、嫩、爽”,这样有利于白鲳鱼苗的生长发育和春片销售、运输。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