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渔业(宝应)科技示范园于2006年在园区利用其中5口池塘进行斑点叉尾鮰与花白鲢无公害混养,其产量与效益均高于当地主养银鲫池,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口条件
土池5口,面积均为10亩,池深2.2米,东西向,南北排列,实行全封闭管理。每口塘配备3千瓦增氧机一台,单相120瓦、容量60千克的投饵机一台。2006年1月初,亩用12.5千克漂白粉清塘消毒。
二、苗种放养
斑点叉尾鮰为从外地购进、规格为30-50尾/千克的冬片鱼种,总放41000尾,除1号塘亩放900尾外,其余四口塘亩均800尾,2006年1月9日放养。花白鲢产于本地,规格为4-6尾/千克,亩放75尾,搭配比例1:2。另套养少量的草鱼、团头鲂、罗非鱼鱼种,均在鮰鱼种下塘后陆续投放。
三、饲料投喂
养殖全程投喂自配的蛋白含量35%左右的全价沉性颗粒料,其主要成分为鱼粉、肉松、豆粕。3月1日、水温6℃以上开食,经8-12天驯食,就能养成快速定点抢食习惯。依据在塘鱼体重测算投饵用量百分比,4月底前占1%-2%,开食阶段3-5天投喂1次,以后每天1-2次;7月上旬前占2.5%-3%,每天投喂2次;8月底前占2%-2.5%,10月底前占2%-1.5%,每天均投喂3次;一般每天最后一次投喂量应大些。每5天调整一次日投饵量,全期共投喂颗粒料6.5万千克。
四、日常管理
1.水质调节
鱼种下塘前,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猪粪200千克培肥水质。2-4月份,每半个月左右加水一次,每次约5-10厘米;5-9月份每10天左右加水一次,每次约10-15厘米。当水质变坏时,要一头进水、一头出水,进排水量不限,直至水质转好为止。6-9月份,按使用说明要求全池泼洒EM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以改良水质、底质。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并经曝气逸出有害气体。由于全期未追肥,水质少受外来污染,投喂颗粒料散失少,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一直处于良好状态。 2.日常管理
建立池口档案,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巡塘3-4次,观察水质变化及鱼的活动情况,特别做好恶劣天气来临鮰鱼易缺氧浮头的预防和解救工作。清除杂物,检查水下食台饵料余缺,作好渔事记录。 3.病害防治
鱼种下塘时,用3%食盐水浸洗,浸洗时间视鱼种忍受程度而定。5-9月份每隔15-25天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氟哌酸、三黄粉及保肝药物进行内服预防。每期投药饵3天左右,减少病害的发生。当鱼病发生时要通过镜检等手段准确诊断,防止盲目用药。在鮰鱼病害中以车轮虫病和出血病发生几率最高,危害最大,前者采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效果明显;后者除外用,还需内服药物,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水体消毒剂按常规增加20%的剂量全池泼洒;内服肠炎灵、鱼血康,按常规量连服5-7天,基本上1-2个疗程即控制了病情。 五、养殖结果及效益分析 斑点叉尾鮰与花白鲢于9月20日陆续起捕,11月下旬干塘捕捉存塘鱼。5口塘共产成鱼4.23万千克,平均亩产846千克。其中鮰鱼3.08万千克,平均上市规格790克/尾;花白鲢1.05万千克,平均上市规格花鲢3500克/尾、白鲢2500克/尾。鮰鱼及花白鲢亩产分别为616千克、210千克,草鱼、团头鲂及罗非鱼等亩产20千克。总产值37.4万元,每千克鱼销售单价分别为:鮰鱼10元、花鲢7元、白鲢4.8元,总利润10.05万元,亩均产值7480元,亩均利润2010元。 六、小结 1.产品经检测合格,全部用于加工出口。花白鲢口感好,养成规格大,受市场青睐,以高于市场价0.8-1.8元/千克售出。另本塘还套养了一定数量的草鱼、团头鲂、罗非鱼,其亩产均在5千克以上,对鮰鱼生长均未产生影响,且成活率高,养成规格大,口感好,在生产上是可行的,也起到了一定的增收增效作用。 2.鮰鱼不宜高密度暂养。首先鮰鱼背鳍、胸鳍锋利的硬刺会相互刺伤。其次,鮰鱼有集群沉底习性,易造成局部缺氧,窒息死亡。2006年11月下旬一约30平方米的网箱暂养3000多千克鮰鱼,上午9时进箱,下午5时出箱,结果死伤400多千克。以后同样网箱,每箱暂养500-1000千克,一直没有出现此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