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黑鱼)的饲养管理技术

2024-6-15 05:2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68| 评论: 0

摘要:   (1)苗种培育苗种池用土池或水泥池均可,大小应因地制宜,小池便于管理,一般取3米2米0.6米的规格,也有用4平方米的水泥池。另在其他水体中培育浮游动物,作为补充饵料。施基肥后6~7天,移入刚开食的乌鳢苗。放 ...

  (1)苗种培育 苗种池用土池或水泥池均可,大小应因地制宜,小池便于管理,一般取3米×2米×0.6米的规格,也有用4平方米的水泥池。另在其他水体中培育浮游动物,作为补充饵料。施基肥后6~7天,移入刚开食的乌鳢苗。放苗时间宜在早晨,放养密度为75~150尾/平方米,集约化养殖放养密度可达l 500尾/平方米。 

  鱼苗下池7~8天,从饵料池用手抄网捞取浮游动物投喂,还可逐步投喂少量蛋黄、酵母等粉状人工饵料。约半月后鱼苗体色橘红色时,可投喂碎丝蚯蚓。待鱼苗出坝鳞片、体色转黑时,可喂整条的丝蚯蚓及蝇蛆、小虾等活饵料及剁碎的杂鱼肉。继续养殖4~6周,鱼苗体长可达4-6厘米。 

  管理要防止因鱼苗群集引起局部缺氧而窒息死亡。池水的透明度小些,并散放一些水草,如遇刮风,就在下风头离岸一定的距离设浮竹挡住仔鱼,以防仔鱼过分密集。不要防止仔鱼夜间集群,一旦发现立即捞起,放到上风头。 

  另外,如果投喂饵料方法不当,也可能发生集群中央部分的鱼苗索饵机会减少,因营养不足而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或被其他鱼苗吃掉。避免方法是增加投饵次数,或在投饵时结合换水,边注水,边排水。如果白天有鱼苗在池边游动,表明饵料不足,应及时投喂。 

  为促使全池鱼苗生长整齐,在放养15~20天之后,拉网起捕,按规格大小分塘培育。乌鳢苗适宜中性偏弱酸性的水环境。换水周期不得超过3天,底泥也宜在换水、排水过程中不断排出。为保持水质良好,食台上的残饵须及时清除。 

  (2)成鱼养殖 乌鳢养成方式有粗放养殖和集约养殖两种,又分套养和单养。 

  套养:乌鳢可与草鱼、青鱼、鲢、鳙、鲮鱼等家鱼混养。5~6月份放养乌鳢苗,放养规格限于4~4.5厘米,放养量每千平方米不超过45尾。养殖技术和管理以家鱼为主。也可与罗非鱼套养,用适当网目的尼龙网将罗非鱼围在网中,网外放养乌鳢苗。因罗非鱼繁殖力强,罗非鱼苗便从网中穿出,作为乌鳢的饵料。乌鳢的放养规格以不能穿过尼龙围网的网孔为低限。 

  单养:苗种规格以3~6厘米为宜,同一池中放养的鱼苗大小应一致,静水池放养密度为10尾/平方米,微流水池塘则适当提高。养殖过程中须多次用不同网目的拉网进行过筛分级,分池分养,随着鱼的生长,放养密度降至2~3尾/平方米。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