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

2024-6-14 17:1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2| 评论: 0

摘要:   我国引进养殖的罗非鱼主要是口孵光鳃罗非鱼属(Oreochomis)的种类,包括尼罗罗非鱼(0.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0.aureus)和莫桑比克罗非鱼(0.mossambicus)。该属罗非鱼的主要特点是雌性口腔孵幼苗。最早引入我国 ...

  我国引进养殖的罗非鱼主要是口孵光鳃罗非鱼属(Oreochomis)的种类,包括尼罗罗非鱼(0.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0.aureus)和莫桑比克罗非鱼(0.mossambicus)。该属罗非鱼的主要特点是雌性口腔孵幼苗。最早引入我国大陆的罗非鱼是莫桑比克罗非鱼,由越南引入,故也称“越南鱼”,或“非洲鲫鱼”。台湾的吴根辉和郭启彰把莫桑比克罗非鱼引入台湾,得到推广养殖,后来人们把台湾现有的罗非鱼统称“吴郭鱼”。

  我国养殖的罗非鱼除上述的三种纯种罗非鱼之外,还有杂交种、单性种以及体色为红色的罗非鱼。通过种间杂交,取得杂交优势,使后代生长速度更快,抗病抗寒能力更强。主要的杂交种为福寿鱼和奥尼鱼。福寿鱼因其雄性率不高,繁殖较快,在池塘产仔较多,因此逐渐被淘汰。奥尼鱼是尼罗罗非鱼雌性与奥利亚罗非鱼雄性的杂交后代,其雄性率高达85 -100%,生长速度比福寿鱼还快,又减少了池塘产仔的影响,而且起捕率高,已成为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单性罗非鱼是指普通罗非鱼在幼苗阶段,通过投喂激素使性转化,变为单一的全雄性鱼。由于单性鱼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也受到养殖者的欢迎。但单性罗非鱼往往生长不均匀,且起捕率不高,故从总体养殖效果比较,比不上奥尼鱼。

  奥尼鱼生活习性与亲本相近,适温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溶氧要求不低于1毫克/升。PH值范围为4.5-10。罗非鱼一般好斗,小苗有相残食习性,成鱼可摄食于各个水层。

  养殖方式

  罗非鱼成鱼养殖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流水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方法,这里介绍淡水池塘养殖技术。

  罗非鱼池塘养殖,总的来说与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无大差异,原则上可参照一般池塘养殖技术进行。养殖一般分为混养和单养两种放养方式。 
 
  罗非鱼的混养:主要指养殖四大家鱼为主,罗非鱼仅作为搭配品种进行养殖。在以肥水鱼养殖为主的池塘中,当水温恒定在 18℃以上时即可放养,规格以越冬鱼种为主,规格可大可小,从10-50克不等。草繁苗也可放养,但不能小于3克/尾。放养密度一般每亩可放200-1000尾,视其它鱼种放养情况而增减。一般养殖4-6个月,个体可达250-500克以上。

  罗非鱼的单养:由于罗非鱼能耐低氧,摄食性强,能摄食几乎所有的鱼类饲料及饵料,甚至摄食小杂鱼,还能很好地利用蓝藻、丝状藻等有害藻类,因此,发展奥尼鱼单养,不仅饲料易解决,而且养殖技术不难,又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这种方法已成为罗非鱼养殖的主要趋势。

  单养大规格的越冬鱼种,放养规格为 50-t00克/尾,亩放养1500尾,搭配少量的鲢、鳙、生鱼,养殖3个月左右即可达500克的上市规格,亩产达500-800公斤。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系数1.5左右。池塘一年可养两茬。

  单养当年早繁鱼苗,放养规格为3-5克/尾,亩放养2000-2500尾,投喂罗非鱼配合饲料,养殖后期开增氧机。养殖5个月左右可达500克的上市规格,亩产达800- 1000公斤,饲料系数1.5-1.8。4-5月份放苗,10-11月份收获,冬季还可养殖青虾等品种,可增加池塘效益。

  饲养管理

  (1) 投饲。养殖罗非鱼最好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要求饲料营养全面新鲜、不变质。日投饲量在个体重100克以前为鱼体重的3-5%,100克以后为鱼体重的2-3%。投饲要做到“四定”。
 
  定时:每天上午和下午分两次投喂。
  定质:选购质量保证的饲料。
  定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定位:投料位置要相对固定。 

  (2) 养殖水环境的监测和水质管理。养殖水环境的监测是把传统的养殖生产和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精养渔池与肥水养渔池、净化池的有机配比结合,应用先进仪器实行对养殖用水的水质检测,并应用生物技术对池塘水进行净化处理和循环使用,即通过投放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菌种达到控制水质的目的,减少养殖池塘用水的排放,防止养殖自身造成的污染,使整个养殖过程符合环保的要求。

  养殖过程中还可通过养殖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定期补充新水的办法使水质达到要求。

  (3) 病害监测和防治。病害监测和控制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病情预测预报系统,使整个防治工作具有预见性,并由技术部门对渔农提供病害防治技术的指导。二是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水质管理改善养殖环境,通过完善饲料的营养标准提高养殖对象的体质,减少病害的发生。三是实施免疫防治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抗生素类以及其它容易污染环境或降低产品质量的药物的使用。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可减少发病。一旦发现病害,应请专业人员检测,弄清是哪种病才对症下药。用药要慎重,不能使用禁用药。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