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鲇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无肌间刺,是老少皆宜的席上佳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不仅国际市场偏爱鲇鱼类,而且国内市场对大口鲇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所以其开发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大口鲇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故不能依赖增殖江河天然资源大幅度提高其产量,而只能通过人工养殖的途径增加其产量,满足社会的需求。四川是最早(1985年)从事大口鲇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省份,其成果先后获得过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0多年推广养殖的生产实践证明,大口鲇具有生长速度特快(当年鱼苗当年就能长到平均尾重0.5~1千克以上的商品规格)、饲养周期短(只需饲养5~7个月就能上市)、适应低温的能力强(它在我国北方亦能自然越冬,适合在全国推广)、食性可以改变(可用冰鲜低值鱼虾或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适合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苗种易得、抗病力强、消费市场广阔。经济效益较高(其利润是饲养常规家鱼品种的4倍以上)等七大优点。现四川省已普及养殖,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河南、天津、甘肃、宁夏、北京、新疆及辽宁等省、自治区也正在大力推广,一些地区已初具规模;饲养方式也由开始时的池塘养鲇发展到如今的池塘、小水库、流水池、网箱、网围、稻田等都在饲养大口鲇。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仅四川省就生产了大口鲇苗种数千万尾,商品成鱼4400吨以上。 一、鱼种培育 大口鲇水花鱼苗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后,鱼体已增长了数百倍,如仍留在原鱼苗池培育,密度过大,易暴发疾病,将严重影响其继续生长和鱼种的出池率;但如直接将其放入各类水体进行成鱼养殖,又因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捕食能力和防御敌害的能力都还不强,养成率极低,因此需要进一步把它们培育成8~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该阶段的生长指标为:出池率达60%以上,且鱼种的体质强壮、大小规格一致。 (一)培育方法 利用池塘、湖溞、库湾、网箱、稻田、坑凼等水体培育大规格鱼种均能获得成功。目前生产上是以池塘培育为主,它亦是本文介绍的重点。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成败关键是想方设法减少同类间的互残规象。为此,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功的方法——分级培育法。 1.鱼种培育池 选用面积100~1000平方米、水深1米以上、底部平坦的水泥池或硬质泥底池为精养池;面积667~2000平方米的土池可作粗养池。与鱼苗培育池的要求一样,鱼种池也必须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放鱼前产格进行清整消毒。 2.分级放养鱼种 精养池的夏花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200尾。饲养7~10天左右,当池内鱼种多数达5厘米长时,便清池过筛,按大小分两级分池放养,此时大鱼的放养密度降低为每平方米20~40尾(如转入网箱培育,每平方米可为300~500尾);当池内鱼种多数达8厘米时,又一次清池过筛,再度按大小分级放养,此时大鱼种的放养密度再降,每平方米15~20尾(网箱为200~300尾)。待鱼种长到10厘米长时,即可放入各类水体进行成鱼养殖。 粗养池由于面积较大,一般难以做到彻底清池过筛和分级培育,故大多采用直养法,即适当减少夏花鱼种的放养量,以每平方米15~20尾的密度(相当于667平方米放10000尾左右)投放,一直培育到8~10厘米的规格才出塘,中间不分筛、不分池。实践证明,此法虽然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效果不怎么理想,但在广阔的农村,仍不失是现阶段解决大规格鱼种供不应求矛盾的途径之一。 需特别强调的是,清池过筛工作一定要认真彻底,否则,只要少量大规格鱼种混在小规格鱼群里,将会伤害无数的小鱼种。另外,鱼种培育阶段是大口鲇一生中互相残食最厉害的时期,全长3.6厘米的鱼种能吞食全长2.4厘米的同类,l尾全长4.7厘米的鱼种能在2小时内咬伤3尾并吞食另一尾全长达3.2厘米的同类。减少其残食的关键措施,一是要喂足喜食的适口饵料,让它们吃饱吃好;二是适时清池过筛、分规格分池放养、逐级稀疏培育。 近年还试验成功了“稀养速成、两茬鱼种培育新法”,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都可以推广。具体做法是:第一茬,力争放早苗,实行稀放,每平方米100~150尾,当鱼体全长达8厘米左右的出池规格时,全部起水;原塘经清塘消毒后(用强氯精或漂白粉清塘,不能用生石灰);再放养晚苗,密度为每平方米100~150尾,进行第二茬鱼种培育。 3.鱼种饲料 为了满足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大口鲇的需要,生产上大都是在鱼种全长达5厘米以前继续投喂水蚯蚓等鲜活饵料,达5厘米左右时开始转食,即改喂人工配合饲料。转食初期,必须投喂专门的转食饲料,也就是添加了诱食剂的人工配合饲料,该饲料的基础成分有鱼粉、蚕蛹、酵母、饼粕、面粉等,诱食剂有天然物与化工产品两类,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的效果均好。农村中最易获得的诱食剂有杂鱼糜、鱼虾糜、畜(禽)肝糜、鹅鸭蛋等。整个转食过程仅需5~7天即可完成;之后便改喂不加诱食剂的鱼种饲料。大口鲇鱼种饲料的营养要求是:粗蛋白质42%一45%、粗脂肪4%~8%、糖20%一30%、粗纤维3%~5%。 群众中有用鲜猪血、蚕蛹粉等作饲料来培育鱼种的,有用杂鱼肉浆掺和麦麸等做成食物团来培育鱼种的,也有用适口的家鱼苗种来培育鱼种的,虽然均获得了成功,但这些方法只适于小面积饲养,其优点是就地取材、简便易行、投资小。缺点是出池率不高、鱼种规格不整齐,又未经过转食驯化,在成鱼饲养时不吃配合饲料,哪有那么多的鲜法饵料作保障。 (二)饲养管理 1. 坚持“四定”投饲法则 (l)定时投饲 水蚤、水蚯蚓及适口饵料鱼等活饵,最好每天投喂1-2次,也可在保证培育池池水不缺氧的前提下,一次性适当多投些,因而可隔天或几天投饲1次。在转食驯化阶段,第l~2天可在上、下午定时各少量投饲1次,第3~6天应增加到日投饲3~4次。之后(包括下述的成鱼饲养阶段)日投饲2次即可,这是因为大口鲇有一个可膨大的胃,一次饱食后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营养供给。 (2)定点投饲 可养成大口鲇在一定位置取食的习惯,应当从转食驯化时就开始设置“饲料台”培养其上台取食的习惯。饲料台多用竹筛、内衬25~40目的聚乙烯纱窗布或其他材料做成,通常一个60平方米的鱼池设l一2个饲料台,一个670~2000平方米的鱼池设6~10个饲料台。投饲时,边敲击池埂或饲料桶,发出声响,边将饲料缓缓投入,逐步使鱼形成条件反射,就会闻声即争先恐后上台抢食。饲料台还应不时稍稍挪动一下位置,否则会因残饲、鱼粪的堆积腐臭影响鱼的摄食。原放饲料台的地方,最好用生石灰或强氯精等消毒处理。 (3)定质投饲 一定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除不能用霉烂、变质原料加工成饲料,也不能喂霉变饲料外,必须按照大口鲇鱼种的营养需要配制饲料;其次,所用饲料要精细加工,以达到改善其适口性、提高消化率、扩大原料的可利用范围、又便于贮存等目的。 (4)定量投饲 基本要求是掌握鱼的摄食量,不使其饥饿,也不让它过饱。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下的大口鲇将会本能地相互残食。大口鲇的日投饲量与鱼的规格、水温、溶氧、饲料质量等因素有关;饲养者可参考投饲率计算,也可凭经验掌握;如水质好、天气晴、摄食旺时可适当多喂;如天气不正常,则应少喂甚至停喂;炎夏高温,白天少喂傍晚多喂。总之,可以每次投饲后在l小时内基本吃完为标准来掌握。 2. 加强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池,天气突变时还应增加夜间巡池次数;做好鱼池的清洁卫生工作;注意防止洪涝灾害及其他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适时加注新水;坚持每天洗晒饲料合,如有残饲,必须倒在别处,不能洗刷在原池里,以免败坏水质。每隔半个月左右,用生石灰等对放置饲料台的地方产格消毒;按生产要求及时清池,将鱼种过筛、分级稀养;积极防治病害。 (三)大口鲇苗种的运输 生产上常用的包装运输方法是以塑料鱼苗袋装鱼、充氧后车运或空运。苗种的装运量与它的规格、水温、运距等因素有关。实践表明,4~6月装运大口鲇苗种(气温22~28℃。水温21~27℃)能确保在10~16小时的运距内,成活率达90%以上的装载密度大致为:3~4日龄的水花鱼苗,每袋(70厘米X40厘米)装0.5万~2万尾;全长2厘米左右的乌仔1000~1500尾;全长3厘米左右的夏花700~1000尾;全长5厘米的鱼种100~200尾;全长8~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30~50尾。为了不让运输途中苗种袋内的水温升得太高;可将苗种袋装在订做的纸箱里;这样可避免阳光直射。如在箱内另袋装冰,则能确保前几小时袋内水温基本上不上升。 大口鲇苗种都很贪食,故在装袋前一定要停食,并在捆箱里吊养数小时,使其排尽粪便。在运输途中,如发现袋内水变浑浊、呈乳白色,应立即换水,否则将面临苗种全部死亡的恶果。 二、成鱼饲养 这里的“成鱼”实际上是指食用商品鱼。成鱼饲养的生产目标是,当年鱼种当年就能部分或大部分达到上市的商品规格,同时要求获得群体高产和单位面积的高效益。在池塘、网箱、流水池以及有田凼工程的稻田里饲养大口鲇成鱼也都能获得成功,但目前提倡推广的还是池塘养鲇和网箱养鲇,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养鲇方式的关键技术。 (一)池塘主养大口鲇 1.池塘条件 成鱼池的面积一般以每口3350平方米以小,尤其是670一2000平方米的较为合适,池塘水深1.5~2.5米;要清除过多的底部淤泥,只留5~10厘米一薄层就行,应具有较充沛的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且完排水系统完善,最好是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的鱼池,或者配备有增氧机、抽水机等渔业机械。池塘条件是可以改造的,包括一些蓄水塘、山平塘、坑凼等,只要接通水源清底护埂之后,均可以饲养大口鲇成鱼。 生产上,在鱼种放养前7一1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3天后注水到1米深,5~7天后就可投放鱼种。 2.鱼种放养 表2-21列出了18口鱼池鱼种放养与成鱼收获的统计资料,可供放养时参考。在放种时,既要根据客观情况如鱼种来源是否方便、是否经济合算,也要考虑饲养者的技术水平和消费者的吃鱼习惯诸因素来决定放养鱼种的规格和密度。有时鱼种的规格并不太大,但饲料好,管理又精细;同样能长得较快,当年也能达到上市的商品要求,还可节省一笔购买大鱼种的费用。生产实践证明,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全长为8~10厘米的鱼种800~1000尾比较合适。如果从当地群众的消费习惯来考虑,譬如有些地区爱吃尾重200~400克的“仔鲇”,有些地区爱吃尾重l.5~2.5千克的大鲇,那么可分别667平方米放鱼种2000尾与800尾。而在一些培养大规格鲇鱼种尚有困难的地方,放养5~7厘米长的鱼种也可以。 要求所放鱼种膘肥体壮、无病无伤、活动机敏、挣扎有力;同一池塘所放鱼种的规格大体一致。 在主养大口鲇的鱼池里,可以配养一定数量的大规格鲢、鳙鱼种,以利用池水中丰富的浮游生物和部分饲料粉末碎屑;但一般不能配养鲤、鲫、草鱼等吃食性鱼类,因鲇鱼饲料质高价昂,被这些鱼抢食不划算。 3.饲养周期与饲养体制 饲养周期指的是从鱼苗开始直到养成立市食用商品鱼所需的时间。大口鲇的饲养周期为1年,即当年鱼苗当年就能养成商品成鱼上市,更准确地说只需6~8个月的时间就能达到尾重500克的商品规格,这比鲤、鲫、草鱼(均需1.5一2年)和从国外引进的斑点叉屋鮰、六须鲇(均需2年)等都要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 饲养体制指的是饲养形式。由于大口鲇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所以它只适宜采用“鱼种一次性放足、成鱼一次性出池”的饲养体制,轮捕轮放、套养鱼种、捕大补小等饲养形式对大口鲇是不适用的。但为了均衡大口鲇的市场供应,可在每年的秋后将各池较小的个体适当选留下来继续饲养,直到翌年5~7月万起捕上市。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鱼的个体可以长得更大些,尾重可达100O~1500克以上 ;二是充分利用成鱼池上半年的空闲时间;三是缓解了上半年是鱼货淡季的市场需求的矛盾,同时鱼价也相对较高,使养殖者丰产又能丰收。此外,有的养鲇者利用上半年成鱼池的空闲时间先培养一茬鲤、鲫鱼苗种或家鱼苗种,也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鱼池创收的目标。 4. 成鱼饲料及其投喂 主养大口鲇的饲料有纯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类。 (1)纯动物性饲料 包括各种野杂鱼、泥鳅、家鱼苗种、罗非鱼繁殖的子代以及水、陆生蚯蚓、蝇蛆等活饵料和螺蚌肉、禽畜内脏、冰鲜低值鱼等。这类饲料大口鲇爱吃,苗种在培育阶段不必进行转食驯化,饲养管理简单,但由于来源分散、数量有限;目前仅适合饲养亲鱼和农村小面种家庭养鲇之用。单项试验的饵料系数大致为:小型野杂鱼(包括家鱼苗种)为2.7~5.1,泥鳅2.53一4.94,螺蚌肉12.7~18.3,陆生蚯蚓7.8~9.9,猪肺、牛肠等为5.5一7.3。 (2)人工配合饲料 营养指标为:粗蛋白质36%~42%、粗脂肪6%~10%、糖22%~28%、纤维素4%~6%。其原料除鱼粉、蚕蛹外,还有水解羽毛粉、酶化血粉、豆粕、菜籽粕、黄玉米等,黏合剂可用土豆淀粉或小麦粉。 我国通威集团鱼饲料厂生产的大口鲇专用饲料是目前国内唯—一家用大机器生产的鲇鱼饲料,质量可靠,各地的养鲇者可以试用。 大口鲇的日投饲量既与鱼体大小相关,也与水质、溶氧、水温等因素密切相关。判断投饲量是否适宜,要着投喂的饲料是否被吃完以及吃完的时间、鱼的生长率是否达到一定的指标和鱼体是否健康。过量投饲往往造成摄食时间长、有剩饲、鱼体脂肪积累过多等现象;如投饲不足,则会出现鱼体消瘦和个体大小悬殊的现象。至于日投饲次数,实践证明只需每天1—2次即可。 投饲还应遵循“四看”、“四定”原则。所谓“四看”,就是掌握了日投饲量后,还要“看水质、看天气、看季节和看鱼的吃食与活动情况”灵活确定实际投饲量。①看水质:就是根据池水的肥瘦与老化程度确定投饲量。水色正常、肥度适中,可按常量投饲;水质过浓,水蚤成团,有缺氧浮头的可能,应停止投饲,等换注水后再喂。②看天气:就是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投饲,如晴阴骤变、酷暑闷热、雷暴雨或连绵阴雨,都要少喂或停喂饲料。③看季节:即是按照不同的季节调整投饲量,一般是7~9月水温最高,鱼猛吃猛长,是投饲的高峰季节;5~6月虽然水温亦已升高,但鱼的个体还未长大,因此投饲量相对也应少些;10一11月虽然温度已下降,但为了增加鱼体的肥满度,仍需投喂适量的饲料。④着鱼的吃食与活动情况:确定日投饲量的直接依据,生产上一般要求池鱼能在0.5~1小时内把投喂的饲料基本吃光;否则就要酌情增减。所谓“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其要求已在苗种培育一节中阐述过,成鱼饲养也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5. 日常管理 成鱼池的日常管理工作,可概括为“三勤”和“三及时”。 (l)“三勤” 即勤巡池、勤搞卫生和勤作记录。一般要求每天至少巡池3次,即黎明时巡池,主要观察鱼是否浮头及浮头的轻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午前巡池,结合洗晒饲料台,检查鱼的吃食与活动情况;傍晚巡池;注意观察水位、水质变化、池鱼有无泛池或生病的预兆等等。天气骤变的时候还应增加夜间巡池次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池鱼万无一失。要随时清除鱼池周围的杂鱼、池中杂渣和水面的生物浮膜,处理好残饲与病死鱼,定期晒生石灰浆改良水质。要把每天的天气、水温、透明度、投饲、防病、换注水情况及鱼的生长、浮头及死伤鱼数—一逐日记载在册,建立池塘档案。 (2)“三及时” 及时预报、预防池鱼浮头和泛池,及时加注新水或采取其他措施调节水质,及时防治鱼病。由于大口鲇每浮头1次,将在几天内不吃不长,所以生产上应尽量避免出现浮头现象;通常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1次,每次使鱼池水位升高10~20厘米,高温干旱时节还应增加换老水、注新水的次数;成鱼饲养期间的鱼病不多,常见的有肠炎、烂鳃及体表的寄生虫病,防治方法可参见“鱼病防治”一节。 (二)池塘配养大口鲇 在野杂鱼较多的家鱼成鱼池、亲鱼池或大堰塘、大水库以及网拦的湖溞、库湾里,可把大口鲇作为配养对象。所投鲇鱼种的规格与数量,主要根据主养鱼的规格和饵料鱼的多寡来确定。通常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投放8~13厘米长的鲇鱼种10~50尾。这样,就可在不减少主养鱼的放养量、不增加饲料投入、不需额外管理的前提下,667平方米收获商品鲜鱼10~30千克,667平方米增收200~500元。有人担心,家鱼池里配养了大口鲇会吃掉家鱼鱼种影响成鱼产量,实践证明,只要把握好家鱼鱼种与大口鲇鱼种的规格、数量之比,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相反,大口鲇消灭了家鱼池中的野杂鱼,减少了饲料和溶氧的无效消耗,有利于降低成本与主养鱼的生长,即便偶尔有一些家鱼鱼种被大口鲇吃了,其实那多是些病、弱鱼;这对抑制鱼病蔓延反倒有积极意义。 (三)网箱饲养大口鲇 近两年,网箱饲养大口鲇发展十分迅速,其原因除了大口鲇自身的经济性状好、饲养效益高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经多年人工驯养后,对网箱环境和人工配合饲料都已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具备了集约经营、规模养殖的基本条件。即使在那些暂时还没有人工配合饲料供应的地区,也可用野杂鱼、低值鱼、畜禽内脏直接投喂,或将鱼粉、蚕蛹粉与小麦粉等揉和成食物团作饲料养出成鱼。 1.网箱 (l)网目大小与规格 主要根据放养鱼种的规格来决定。如放养全长4~5厘米的鱼种,需购置网目为0.6~0.8厘米的无结节聚乙烯敞口网箱,其规格为5米×2米×2米。5米×5米×2米或4米×4米×2米的一级鱼种培育箱和网目为l.5~2.0厘米的有结节聚乙烯敞口网箱,其规格为5米×5米×2米或4米×4米×2米的二级鱼种培育箱以及网目为3~4厘米的聚乙烯网箱,其规格为5米×5米×3米或4米×4米×3米的成鱼箱。鱼种箱单层使用,成鱼箱要封口,双层使用,且内箱的网目应略小于外箱;如放养1O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只需购置二级鱼种培育箱和成鱼箱;如放养隔年鱼种(体重在0.25~0.5千克),那么只需购置成鱼网箱即可。 (2)网箱装配及其在水面的组合 敷设网箱的箱架和人行通道,可选用粗毛竹、杉木(长度在7米以上)、汽油桶或其他材料捆扎而成。箱架内周与网箱之间应有0.5一1米的间隙。箱间距不能小于2米。网箱组合多采用“吕吕”型双排结构,每4只箱为1组,用8号铁丝捆扎牢实;也可采用“□□”型单排结构。箱架的每边用毛竹1根,箱架的各角安装一个网箱支撑架。人行通道(即栈桥)一般以箱架的长度为长度,宽度为0.6一1米。“吕吕”型组合的通道,自然就设在两列网箱之间,“□□”型组合的通道应设在网箱的近岸侧。每组网箱通道的总浮力不得小于200~300千克。箱架各部可在近水岸边分部捆扎好后进行组装,也可直接一次性装配。箱架的组距通常应大于4米、排距应大于250米。箱架在水上的定位可采取对岸打桩拉绳、水下抛锚等办法,注意系绳两端应留有与水位常年升降变化相适应的备用长度,以防发生不测状况时应急。 (3)网箱养鲇水域条件的选择 设置网箱的水域,应相对开阔、向阳、有一定风浪或有缓流水通过,水深在5米以上,透明度0.8~l.0米,全年22℃以上的水温有4~5个月,水的pH为7左右。 (4)网箱提前入水 应在鱼种放养前7一10天入水,使网衣上附着一些藻类;可减轻网衣对鱼体的损伤。为使箱体正常成形、箱底平坦,可在网箱的4个底角,各悬吊一个约3~5千克的重物(如1~2块砖)、底纲中部悬吊l~2千克的重物(如半块砖)作沉子。 Z.鱼种放养 当年4~5月繁殖出来的大口鲇水花苗,经池塘培育到4—5厘米的规格时,即可进入一级鱼种培育箱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0~600尾。饲养20~25天后,清箱过筛,按大、小两个规格分箱饲养,把达到8~10厘米规格的鱼种以每平方米150~300尾的密度放养;当鱼种的规格达到13厘米长时,转入二级鱼种箱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200尾;当鱼体重达到每尾40克左右时,转入成鱼箱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20尾;若放养隔年大规格斤两鱼种,每平方米只能放养30一50尾。应当指出,已有饲养大口鲇实践经验的养殖者,无论是放养4~5厘米的小鱼种还是大规格鱼种,其养成率都能达到60%~80%,且效种密度还可适当加大。但对初养者来说;放养10~13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或隔年鱼种,其成功的把握才大。其次,放种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饲料与防病药物的采供等。长时间用尼龙袋充氧运输的鱼种,开袋放鱼时不宜立即进行药浴消毒处理,可在第二、第三天补上这一环。第三,在同一地点连续养鲇3年后,应当转移网箱另辟新址。 3.饲料及其投喂 (1)配合饲料的营养指标 根据大口鲇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结合网箱养鲇的实际,我们分段设计了4种连续接用的饲料配方,即鱼种转食饲料、常规鱼种饲料、成鱼饲料和保膘饲料。 鱼种转食饲料最好是现做现喂(软湿饲料的适口性更好);常规鱼种饲料的粒径为1.5~3毫米,于贮取用;成鱼饲料的粒径为3~5毫米,干贮取用;保膘饲料系低蛋白、高能量饲料,多在10月底开始使用,目的是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使鱼体多积累些脂肪以备越冬消耗。对大口鲇饲料的黏合剂质量要求较高,这是因为大口鲇无法利用散失的碎屑饲料。 (2)投饲 网箱养鲇的投饲技术与网箱养鲤有区别。大口鲇没有鲤鱼那种上浮水面抢食的习性,因此每个网箱都必须设置饲料筐1~2个。饲料筐多悬吊于距离底20~30厘米处,投饲采用手撒法。如果投喂冰鲜鱼块之类的饲料,也应一次性投进饲料筐内。大口鲇是有胃鱼,日投饲2次就行。一般在全长4~13厘米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8%~10%;全长14~23厘米时为鱼体重的5%~7%;全长在23厘米以后,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0.1%一3%。越冬期间根据水温与天气状况可间隔数日在午后少量投饲。生产上掌握适宜投饲量的技巧,一是检查食筐内残饲的有无与多少,二是仔细观察投词时饲料筐上方“二层水”中鱼群“阴影”的变化情况,一般在开始投饲时“阴影”大,说明鱼群正在密集抢食,之后“阴影”逐渐变小、变淡,直至消失,投饲即可结束。 (3)日常管理 尚未经过转食驯化的鱼种进箱后,停食l~2天,让其适应网箱环境,同时在饥饿状态下也有助于转食驯化。随后即可少量投喂饲料于筐内,诱其摄食,日投喂3~4次,每次要把剩饲全部倒掉并将饲料筐洗刷干净后再喂新料。3天后改成日投喂2一3次。1周后即能基本达到改吃配合饲料的转食目的。此后便开始常规饲养。 定期过筛、分箱是提高养成率的关键措施之一,这在鱼种饲养阶段尤为重要。在鱼种阶段,一般每隔20天左右的时间就有必要筛分1次,把规格相近的鱼放入同一网箱里饲养管理,这便于发挥其群体生长优势,避免因大小悬殊而弱肉强食。在成鱼阶段,互相残食现象已不严重,一般筛分1~2次已足够。 由于大口鲇满嘴利齿,经常袭击箱外成群的野杂鱼,故网衣易被咬破,必须经常检查箱体是否完好无损,可放养2一3尾红鲤鱼作指示鱼。此外,定期洗刷网衣、清除箱体上的附着物、保持箱内外水交换顺畅;认真洗晒饲料筐,不允许其有臭味;每月测定鱼的生长情况,调整投饲量;作好防洪防暴风、防偷盗和防治鱼病等工作;记好养鱼日志。 (4)鱼病防治 只要设箱水域的水质好、加上采取有效的三预防措施,网箱饲养大口鲇一般较少生病。预防措施包括;网箱在下水前,在阳光下曝晒数小时,或用杀菌剂浸泡消毒;网箱提前下水,让藻类附着在网衣上;进箱鱼种用呋喃唑西林或磺胺类药物浸洗消毒;筛鱼、分选时尽量减少鱼体机械损伤;每隔一段时间,用生石灰浆泼洒箱体及附近水域;在饲料筐上方;用强氯精、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交替挂袋,1个月换1次;在7一9月用土霉素或磺胺药做成药饵投喂,预防消化道炎症。给网箱鱼药浴可采用布箱捆鱼或用白布围贴网周,将药液泼洒到布箱的当中,这样可维持一定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对鱼较安全,操作起来也较省力。 (5)经济效益简析 一般情况下,当年鱼种在5、6月进箱,饲养到11月初收获,饲养期140~170夭,商品率可达90%左右。饲料系数2左右。每平方米网箱可产商品鲇40~65千克,产值800~1300元,利润约240~455元。1只25平方米面积的网箱,可产商品1000~1350千克,获利润6000~11375元,约等于养殖3只鲤鱼箱的利润之和,或相当于0.133~0.2公顷精养池养鲇的总产量与总利润,效益实属可观。 三、病害防治 1. 已发现的疾病 在10多年的研究与生产推广中,已发现的疾病有白头白嘴病、白尾病、打印病、溃疡病、出血病、烂尾病、烂鳃病、肠炎病、斜管虫病、绦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杯体虫病、盘钩虫病、锚头鳋病、鲺病、锥体虫病、气泡病、萎瘪病、肝脂肪性肿大等20余种。但从总体上说大口鲇的抗病能力比较强,常见的或危害严重的疾病只有几种,如苗种阶段易患白头白嘴或白尾病、出血病和小瓜虫病,成鱼阶段易患肠炎或鲺病,亲鱼易患打印病、烂尾病等。大口鲇的敌害有水蜈蚣(龙虱幼虫)、水网藻、水鸟、蛙、蛇等。 2.发病原因 (1)鱼池未经清塘消毒或消毒处理不彻底,或所用的消毒药物已严重失效。 (2)苗种的放养密度过大或水质变坏,降低了鱼体的抗病能力。 (3)投喂的水蚤、水蚯蚓等活饵料未经消毒处理,带进了病原体;或是投喂的饲料(包括冰鲜鱼块等)腐败变质;或因投饲不匀或施肥不当引发疾病。 (4)鱼的体质较差,或在运输过程中受伤,病原体乘虚而入;也可能苗种本身已带病。 (5)水源不良,或是病死鱼的交叉重复感染。 3. 防治方法 (1)白头白嘴或白尾病 由细菌引起。症状是头部、嘴圈或肛后之尾部皮肤发白,与体色显著不同,这在水中看得更清楚。全长2~5厘米的苗种易生此病。防治方法有: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强氯精兑水全池遍洒,连用3天;或用2.5%的食盐加少许醋浸洗病鱼;或用0.025~0.05毫克/升的呋喃唑酮全池遍洒,疗效良好。 (2)出血病 初步研究系由细菌引起。症状是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鳍基和腹部常呈红色,有时头顶有明显的红斑。5~8月的大小鱼种易患此病。防治方法:该病来势猛、死亡率高;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经试验,大黄氨水浸出液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 (3)小瓜虫等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 当小瓜虫大量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时,肉眼可见有许多小白点(故俗称白点病),虫子必须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其他原生动物如黏孢子虫、斜管虫、杯体虫等也只有通过镜检才能确诊。小瓜虫病的危害最大,常引发大批苗种死亡。防治方法:小瓜虫病可用0.7-1.0毫克/升的硝酸亚汞液浸泡病鱼10~20分钟(水温高,浸泡时间短),另池饲养,隔天再浸泡1次。原池用福尔马林液消毒,杀死其孢囊;斜管虫和车轮虫并发症可用0.4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遍洒防治;黏孢子虫能在鱼体各个部位寄生,形成奶黄色或乳白色大小不一的孢囊,防治方法是先是用1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液浸浴,再用0.2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遍洒。 (4)肠炎病 病鱼初期仅见臀鳍基发炎充血,接着肛门红肿,离群独游;随之死亡。死鱼肠道发炎、充血、溃烂。往往先死个大的鱼。防治方法:不喂霉变腐烂的饲料,定期给饲料添加O.05%一0.1%的鲜大蒜汁,结合水体泼洒0.3毫克/升的强氯精或25-4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或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8一10片痢特灵(磺胺胍)或庆大霉素针剂 2支,每天早晚各喂1次,连喂3天;或在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入土霉素饲料粉剂50~100克,连喂5~7天。 (5)烂鳃病 早期可见病鱼有少量鳃丝腐烂、体色变黑,不吃食,常到水面吞咽空气。接着有死鱼出现,死鱼的鳃丝有很多黏液和污泥,且多半鳃丝已腐烂。防治方法:定期泼洒0.3毫克/升的强氯精或25~4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或用0.l一0.2毫克/升的呋喃唑酮遍洒,疗效也较好。 (6)锚头鳋或鲺病 病原体锚头鳋和鱼鲺的个体均较大,肉眼能看得很清楚。用0.4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连用2一3天(每天1次)防治效果很好。 (7)气泡病 水中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等达到过饱和时易使水花鱼苗患此病。精养鱼苗池遮阳防晒,粗养池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粪肥,若使用地下深井水为水源时则需充分曝气后再引入鱼苗池,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一旦鱼苗患了气泡病,只有向鱼池大量冲注新水,才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病情较轻的鱼,可排出气泡恢复正常。 在生产实践中,鱼病的暴发往往是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对并发症的治疗,难度就更大。因此,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才能掌握防治鱼病的主动权。此外,大口鲇是无鳞鱼,对各种治病药物比有鳞鱼更敏感,故用药浓度和药治时间更要从严掌握,药量一般均应低于常规用量,药浴时间必须视水温高低与鱼体大小灵活掌握。并在施药4小时内必须派专人监视鱼情,3小时后即向鱼池大量冲水,以防造成急、慢性药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