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丝状细菌病及其防治

2024-6-10 21:3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1| 评论: 0

摘要:   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对虾体内带有病毒,但不一定致病,只有当环境条件恶化,使对虾处于应激状态下,其病原才能侵入虾体而致病或激活致病。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只要防止环境条件的恶化,即可防止出现激活病原而 ...

  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对虾体内带有病毒,但不一定致病,只有当环境条件恶化,使对虾处于应激状态下,其病原才能侵入虾体而致病或激活致病。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只要防止环境条件的恶化,即可防止出现激活病原而发病。因此,保持育苗池中良好的微生态环境,谨循“养虾先养水”,确保水质良好应摆在育苗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位置。下面介绍丝状细菌病及其防治策略。

  一、病原

  丝状细菌中最常见的有发状白丝菌,另外还有发硫菌。发状白丝菌是革兰氏阴性菌,绝对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能忍受的最高温度30℃~35℃,温度0℃只能生存1周~2周,此菌必须在有氯化钠的水中才能生长。

  二、症状

  丝状细菌在幼体的体表各处,一端附着,一端游离,它仅以宿主作为生活的基地,用粘液样物质,附着在宿主体表,并不侵入体内组织,不会从虾体上吸取营养成分,也未发现宿主组织对丝状细菌的附着有明显的反应。因此,它不属于寄生物,应属于体表附着物或外共栖生物。但是有人认为发状白丝菌内有1种内毒素,属于类脂多糖类,可能对于虾体有害毒作用。附着在鳃上对对虾的危害性最大,且往往附生的数量很多,成丝的菌丛布满鳃丝表面,菌丝之间还往往粘附物许多原生动物、单细胞藻、有机碎屑或其他污物。这些菌丝和粘附着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隔绝了鳃丝表面与水的接触,妨碍了呼吸,增加了对虾负担,造成虾呼吸、蜕壳困难,引起死亡。

  三、诊断方法

  育苗池中,发现水中有大量象鼻涕状的粘附物,有人把它叫蜘蛛丝,即可作出判断。但要确诊必须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菌丝的构造。因幼体有时附生颤藻类,在低倍镜容易与丝状细菌混淆。

  四、防治方法

  (一)预防

  (1)育苗水处理要得到保证。

  (2)幼体密度不得过大,要适当换水。

  (二)治疗

  (1)发病时,最好的方法是加大换水量,因为在药物的有效浓度下幼体一般忍受不了。

  (2)全池泼洒漂粉精每立方米水体0.5克,或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体0.5克~1.5克,效果较明显。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