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的种类有哪些?

2023-12-28 16:3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00| 评论: 0

摘要:   刺参科包括仿刺参、梅花参、绿刺参和花刺参。   仿刺参又是称灰刺参、刺参、灰参、海鼠,也就是人们俗语中的刺参。它体长20-40厘米,体呈圆筒形,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称为疣足 ...

  刺参科包括仿刺参、梅花参、绿刺参和花刺参。

  仿刺参又是称灰刺参、刺参、灰参、海鼠,也就是人们俗语中的刺参。它体长20-40厘米,体呈圆筒形,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称为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规则的3行纵带,用于吸附岩礁或匍匐爬行。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有楣状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皮肤粘滑,肌肉发达,身体可延伸或卷曲。体形大小、颜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随生活环境而异,喜栖水流缓稳、无淡水注入、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昼伏夜出;夏季水温高时进行夏眠;环境不适时有排脏现象;再生能力很强,损伤或被切割后都能再生。

  刺参分布于的黄海、渤海交界处蓬莱海域、辽宁、山东、和河北沿海,主产于烟台、青岛,大连、威海等,捕捞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的6月,尤其是6月和12月捕捞量,7-9月是刺参夏眠季节。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刺参也开始在福建一带进行规模化养殖,不过受海水温度影响,目前南养刺参一般只有12-5月份捕捞。

  “刺参”产于我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明朝李时珍所编的《本草纲目》中有“(海参)产自辽东湾的,质地较好”,在清朝乾隆赵学敏继编的《本草纲目拾遗》有“海参亦出登州(即目前烟台莱州)海中,与辽东接壤,所产海参亦佳”,而且还有“海参辽产,吴、浙、闽、粤者肥大无味”等论述。此种海参体壁肥厚,肉质细糯,刺多而挺,色泽有黄褐、黑褐、纯白和灰白等多种,有“淡水制”和“海水制”两种,又以淡水货为。

  “梅花参”又称“凤梨参”,英文称作:Thelenotaananas,因其体表刺多而尖,肉刺基部相连和呈“梅花”状而得名,体色纯黑或嫣红;为南海所产海参的一种;但因其略有一股苦涩味,而不太受欢迎;但中医则认为它有清热去肝火的效果。

  “方刺参”又称“绿刺参”“方柱参”“海棒槌”或“海老鼠”等,英文为:Paracaudinachilensisvar,属芋海参科,主要产于的北海及海南岛一带;其体呈四棱形,而每个棱面都有一行圆头小刺,色泽土黄略发红,个体不大。与它同科的还有一种体形和体色都象地瓜,故名叫“海地瓜”的海参,英文称作:Acaudinamolpadioides,体呈纺锤形,前端较钝,后端有一明显的尾。体呈肉红色;体壁很薄,半透明。穴居浅海泥沙中。分布于沿海一带以及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浅海;食用价值很低。

  “花刺参”又称“黄肉参”“白刺参”“方参”等,它们都为南海很普通的食用大连海参,它体长20-40厘米,参体呈圆筒形,背面排列大小不一的肉刺(疣足),腹部平坦,管足密集,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有楣状触手20个,触手均偏于背面;属“刺参科”,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但过于软嫩。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