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机械性肠炎防治要点

2024-6-3 20:3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6| 评论: 0

摘要: 在草鱼所患的数十余种常见病中,发病后多数还是单纯的某一种疾病症状表现,如老三病就有赤皮、烂鳃、肠炎等病征同时表现。因此,该病发生后,继发的其它疾病,往往被忽视是未给予准确定名。定名不准,对该病的预防和 ...

    在草鱼所患的数十余种常见病中,发病后多数还是单纯的某一种疾病症状表现,如“老三病”就有“赤皮、烂鳃、肠炎”等病征同时表现。因此,该病发生后,继发的其它疾病,往往被忽视是未给予准确定名。定名不准,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就不能给予正确指导。

    笔者在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和服务工作中了解到,草鱼患肠炎病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70%以上,这其中有90%以上是由于投饲量过大所造成的——机械性损伤——患“机械性肠炎病”。

    在进入夏秋季鱼类快速生长时期,个别养殖户,尤其是新养殖户,没有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草鱼的生长规律及池塘的自身条件,如注水条件差、水位浅、面积过大或过小、增氧设备不足、新池水质清瘦、老池淤泥过深,而且富营养化或老化、溶解氧长期偏低等综合因素,仍一味地追求生长高速度,收获高产量。采取“填鸭式”(喂至十二分饱)与“追老蚕式”(投喂高能高蛋白饲料)相结合的养殖方式,使期肠道长期过分充盈,令消化机能始终处于高度兴奋至“亢奋”的状态下。久而久之,造成胃肠道机械性损伤。治疗不力,死亡率可达40%以上,鱼种更甚。

     一、症状

    发病初期,投喂饲料时,池鱼首先出现“炸窝”(即在无惊扰的情况下,群鱼突然受惊,瞬间钻入池底或向外逃蹿)。继续投喂,又会陆续回到食场内惊恐地抢食,又不断地发生“炸窝”。严重时群鱼无法正常摄食。一周左右出现死亡,往往先死亡较大个体。外观病鱼膘肥肉满,无显著病状,惟有因患肠炎后鱼体严重失水,眼球凹陷特别明显。病程稍长,体色发黑,个别尾鳍末梢发白,离群独游。少数有“赤皮”,多数伴有“烂鳃”和“肝胆综合症”等并发症。镜检鱼鳃和体表多数无(少)寄生虫。解剖可见多量红色腹水,肠道多数被脂肪覆盖后影约能见,外观肠前段发红发炎,剖开肠道都充血、出血,严重的(已感染细菌)整个肠道都充血、出血,甚至化脓(并有一股浓烈的腐尸味),肝脏色泽变淡或发绿,胆囊肿大。此时的鱼体已经严重消瘦,骨格轮廓凸出。随机抽检发病池塘中(规格普遍参差不齐)的“好鱼”,多数可见肠道前段即第二大弯处,已经充血和发炎。检测水质多数良好,少数欠佳。

    二、预防

    1、认真执行“五定”投饲技术:即一“定人”,机械投饵也要专人管理,尤其是手撒投喂的池塘,更应固定专人负责,以利于充分了解和掌握群鱼摄食状况,为防病治病和投饵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投饲工作切勿频繁换人,因换人后池鱼在短期内难以适应新人的投喂方式和频率。实践证明,换一次人一般池鱼要一周后才能适应新人的投喂,恢复到正常摄食状态。避免群鱼摄食不均,饥饱不匀,尤其是过饱易造成胃肠道机械性损伤。因此,投喂抢食迅猛的草鱼特别要强调和执行“定人”这一重要投饲技术。二“定质”,选择正规大型厂家生产的优质“草鱼育成专用配合饲料”,不能投喂高蛋白质高能量饲料,更不能投喂添加有违禁促生长药物的劣质饲料和霉变饲料。正如中医所说“肠胃为百病之家,饮食乃百药之首”。因此,防病要从强调饲料质量开始。三“质量”,以“少吃多餐”为投饲原则,每餐控制在只投喂七八成饱,即抢食高峰已过,只有约1/3左右的鱼还在摄食,即可停止投喂。这样群鱼就不会因过度饱食而损伤肠胃,并且池鱼还始终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对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四“定时”,成鱼一般实行3餐制(西北地区增加1-2餐),分为上午8点、中午12点半、下午6点。即餐与餐的间隔时间应在3.5小时以上,让其胃肠道有足够的排空时间,以利于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有益微生物群的繁殖,并有效缓解肠道平滑肌的高度紧张兴奋性,维护肠道的正常生理机能。每餐投喂起始时间提前或推后不超过10分钟,这样才能保证所有池鱼到食场内均等摄食,避免抢食过饱及摄食不足。五“定点”,食场应设在背风、向阳、安静、深浅适度(1.5m左右,不设在池塘的最深和最浅处)、无(少)淤泥、池塘中段水面开阔处。严禁设在池塘夹角处,避免投饲时造成区域性缺氧,降低鱼体抗病力,引起发病。此外,如果池鱼规格悬殊圈套,还应实行远投大颗粒,近投小颗粒(投喂高一营养档次鱼种料)的“等级生活制”,特意培育小规格的群体,促进其快速生长。为了照顾弱小者,适当增加投饲时间,反而让“强大者”过分抢食后引起发病。

    2、鱼种要求选择同一批次,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严禁参差不齐。

    3、进入夏季后,每隔3-4周,按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兑水,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pH值长期保持在7.0-8.5的微碱性状态下,以利维持水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4、晴天午后(约1点左右,即投饲结束后)开增氧机2-3小时(此时段喷泉式浮水泵不宜),使上下水体混和,提高池塘水体溶氧量,保证池鱼长期生活在高溶解氧的良好环境中,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对淤泥较深厚的老池塘,每年要坚持清淤,清除过多淤泥,不能清淤的,选择晴好天气,在午后搅动池底淤泥,5-7天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10左右,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和有害物质的氧化、释放,以减少对鱼体的伤害。

    6、对新建池塘无耕作层土壤的,要耕挖10cm左右的酥松层(利于水质的稳定),施足基肥。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色(透明度)及时补充追肥,使池塘养鱼的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

    7、水利条件好的,夏季每5-7天加注(换)新水10cm左右以保持水质清新。一次不宜回注太多,以免突然改变原有水生态环境,给鱼体造成“应激”,降低抗病能力。

    8、及时、足够、科学地施放微生物制剂,降解有害化学物质,抵制有害病原微生物繁殖,促进有益微生物始终占据优势地位,保持水生态平衡,以利养殖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三、治疗

    1、限量投饲:每天投饲料量,按吃食性鱼体重的1%以内进行投喂,同时停止投喂包括草料在内的其它任何饲料,直至池鱼完全恢复后方可逐步添加。

    2、内服药饵:按限量后的饲料量,加1.0%-1.5%的加强型氟苯尼考制剂(即按每1000kg鱼用10g-15g药拌10kg饲料);或加1.5%-2.0%的加强型诺氟沙星制剂,再加2.0%的大蒜素或2.0%的肝胆必康,拌合饲料投喂,现配现用,连喂2天,第3天开始药量减少一半,再喂3-5天(预防按此方法3-4周投喂一次,或发现有“炸窝”现象,及时进行预防,每次连喂2-3天,)。在投喂药饵期间,投饲量减少后,每天餐数仍不能减少,并每餐均要按量拌药投喂,这样才能保持鱼体内有足够的血药浓度,以提高其治愈率。

    3、对继发感染伴有“赤皮”、“烂腮”、“出血”等细菌性肠炎病的,全池泼洒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消毒,隔日重复一次。

    4、对水质不好的,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回流新水、泼洒生石灰、泼洒硫酸铝钾、施放微生物制剂等措施改善水质,使水体溶解保持在5mg/L以上,为鱼病的快速痊愈提供关键性的条件保障。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