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虾贝混养,是搞好虾池综合利用,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高虾池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虾贝混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要因地、因池混养 各地区之间,品种之间、虾池之间,甚至同一虾池不同部位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如贝类在不同虾池内,有的靠近进水口生长快,有的靠近排水口生长快;有的虾池富营养化严重,不仅对虾生长不好,同时也影响了贝类的生长,甚至出现贝类死亡。所以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混养经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实施混养。 二 要选用好的贝类品种 注意选择那些适应富营养能力强,适温、适盐范围与虾池水温、盐度变化范围基本一致和生长快、价值高的优良品种。 三 要合理布局 贝苗为了便于贝类起捕,应多采用集中放养,一般播养面积占虾池总面积的15%~25%。考虑到虾池生产力的承受力及起捕方便,水质较好的虾池排水口一端要适当密播;水质太差的虾池,则应在进水口一端适当密播。 四 要适时播苗 如果条件允许,贝苗投放越早越好,但春季放苗时必须在肥池以后进行。 五 要掌握适宜的虾贝密度 依据虾池生态调控能力大小播放贝苗。对虾放养密度大,投饵多,虾池初级生产力高,贝类放养密度可大些。虾贝放养密度适宜是防止引起水质恶化的关键因素。 六 要适当控制虾池水深 适当增加水深有利于提高虾池载虾量,但集约化养虾池底有机物沉淀多,光线较弱,池水越深这个问题越突出。贝类处于底层,水太深减少池水流速,对对虾和贝类都不利。因此,池水不是越深越好,必须因地制宜。 七 要舍得投资,增设充氧设备 目前,我国养虾生产为解决水质问题,普遍采用换水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把沉入池底的有机物质换出,而且基础生产力流失较多。虾池水质变坏往往是严重缺氧所致,如果适当减少换水量,增设充氧设备,就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虾池生态效益。 八 要重视日常管理 经常视察、取样,对水质及虾贝的生长情况及时观察,建立经常性的测量、记录程序,发现异常,应采取紧急补救措施,保证辛苦不毁于一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