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蛏苗塘的冬季管理技术

2024-5-29 03:03|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15| 评论: 0

摘要:   从蛏苗进塘附着,直至苗种收获,大约需要半年多时间的培育管理。这段时间正值隆冬,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寒潮、风暴、雨雪、冰冻相继而来,给蛏苗带来严重威胁。由于刚进塘附着的蛏苗,潜穴较浅,极易冻死。为此要 ...

  从蛏苗进塘附着,直至苗种收获,大约需要半年多时间的培育管理。这段时间正值隆冬,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寒潮、风暴、雨雪、冰冻相继而来,给蛏苗带来严重威胁。由于刚进塘附着的蛏苗,潜穴较浅,极易冻死。为此要加强苗塘管理,及时修补塘堤,以免苗塘漏水。同时要防止人为践踏,或入塘捕鱼,特别要严禁鸭群进塘啄食蛏苗。苗塘进、排水口要保持畅通,以利排水。塘内无水或“油泥”(附生在涂面上的硅藻、蛏苗的饵料)稀薄时,应适当加高出水口,这样在退潮后,塘内仍有薄层水,涂面就不会老化干裂。但涂面过于稀烂或淤泥沉积较多时,可将进水口挖得低一些,使退潮后塘内积水尽快排除。
  
  蛏苗附着后20天左右,苗埕上能见到密密麻麻的小孔眼,这便是蛏苗的呼吸孔,在退潮后能明显露出。这时如果涂质过于稀烂,蛏孔就会被浮泥堵塞,不能展开,弄不好蛏苗就会因环境不适而被迫迁移塘外。为此,对涂质过于稀烂的苗塘,应在塘堤四周开挖一条通往塘外的水沟,便于塘水向外渗出,使涂质含水量减少,有利于蛏苗稳定附着。位于高潮区的苗塘,在小水潮期间塘内应关水3天~4天,这对改善涂质柔软度是有利的。坐落在高潮位的沙质涂苗塘因散热快,温度低,必须进行蓄水保温,防止苗塘结冰,防止蛏苗冻死。这样关水一个月后到天气回暖后再放水。若不关水的苗塘一定要有倾斜度,以便排除塘内积水,不致苗涂结冰而冻死蛏苗。
  
  做好蛏苗塘的管理,要特别注意塘水管理和鸟害的防治。
  
  1.塘水的管理。塘水的管理应做到关水与放水相结合,在最后一批蛏苗进塘附着后20来天,因天气已经转冷,塘内应关水保温,直至翌年春天,气候转暖后才开始放水,让蛏苗随潮干露1个月~2个月后起捕放养。
  
  在暴雨、大风、下雪或结冰时,苗塘应保持30厘米水位,蛏苗可以“逢凶化吉”。因为暴雨会破坏涂面平整,导致蛏苗受低盐度海水浸泡,影响正常生长;风浪会带走塘泥,将蛏苗连泥带水冲出塘外;严寒会造成涂泥结冰使蛏苗冻死。通过关水,增强了蛏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使蛏苗安全过冬。同时,关水还能对防止涂面结皮老化起到改良涂质的作用。
  
  每逢暖和天气,可使苗塘干露几潮,凭借潮水的涨落,带走因长期蓄水而沉积过多的浮泥,以改善蛏苗的栖息环境。立春过后,即蛏苗临近起捕前1至2个月,便应及时放水,潮进潮出,以加强蛏苗干露锻炼,促使蛏苗在洞穴中进行必要的上、下运动,这样可以提高蛏苗的消化吸收率,同时,通过干露锻炼,能使蛏苗播种后即可适应自然海区潮水涨落的环境特点。
  
  此外,塘水的管理还应做到深水与浅水相结合。暖和天气应关浅水(约15厘米),让涂面接受较多的光照,以促使涂面“泥油”繁殖生长,增加饵料生物,促进蛏苗生长。严寒天气,应加深水位(约30厘米以上),防止冻害。
  
  2.鸟害的防治。鸟害对蛏苗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能直接啄食苗子,二是它的粪便对蛏苗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危害蛏苗的鸟类主要有:
  
  (1)野鸭:又名绿头鸭,种类较多,为一种候鸟。每年秋冬成群飞往我国南方海边过冬。它以潮间带小动物为食,每当潮水刚涨上涂面时,便成群飞往蛏田啄食蛏子。
  
  (2)白鹳:又名红嘴鸭,是一种较大的候鸟。它常在溪流池塘中漫游,它们成群结队盘旋在海涂上寻找食物。每年以10月~11月飞往蛏田,啄食蛏子,1只白鹳据说一潮能吃掉30只~40只蛏子,危害严重。
  
  (3)海鸥:经常在海面上盘旋,发现蛏田后迅速地俯冲下去,在水中捕食。海鸥喜群居,当它发现食物后,便发出呼唤,成群海鸥便闻声赶来。主要危害潜穴较浅的蛏苗。
  
  防治海鸟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张网拦捕,即在苗塘四周设置大眼拦网,利用鸟类夜间飞行时视觉不清,易撞在网上无法挣脱而被捕获。拦网高2米~3米,网目15厘米,靠竹竿支撑在涂面上。二是利用声、光驱散海鸟。如在塘堤上设置汽油灯或“响丝”(用塑料丝带系于竹竿上,藉风吹发出刺耳的响声)等办法,也有采用土枪猎杀或打锣、鸣鞭炮等,使其受惊后飞去。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