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蛙小土池养殖关键技术

2024-5-21 10:06|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9| 评论: 0

摘要:   美国青蛙学名沼泽绿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1987年由广东从美国引进。从1996年开始,笔者指导农产利用稻田开挖小土池,模拟自然生态,自繁自养美国青蛙,实践证明,小土池精养美国青蛙具有面积小产量 ...

  美国青蛙学名沼泽绿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1987年由广东从美国引进。从1996年开始,笔者指导农产利用稻田开挖小土池,模拟自然生态,自繁自养美国青蛙,实践证明,小土池精养美国青蛙具有面积小产量高、投资少效益大、易管理疾病少、易捕捉上市、稻田复耕容易等优点,养殖的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小土池养殖美国青蛙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一、如何建设小土池

  1.选择田块要选择环境安静,距农舍200m以上,水质清新,水量充足,肥力中等,保水性能强,注排水方便的田块,最好选择能够常年引用清洁水,靠近河流、水库、沟渠的田块。

  2.开挖蛙池自繁自育的养蛙场要具备亲蛙池(兼产卵池)、蝌蚪池、驯养池、幼蛙及养成池。亲蛙池一般面积15平方米~20平方米,水深30cm~40cm,水陆比为1∶1,可放养8组~10组亲蛙,同时配套建造1/3面积的遮雨棚。蝌蚪池水面宽1.4m,边埂宽0.7m,水深40cm~50cm,长度因地制宜,水陆比约为1∶1。稚蛙驯养池与蝌蚪池相近,可稍小些,长宽比2∶1,面积约10平方米~15平方米,水深20cm~30cm。幼蛙及养成池与蝌蚪池相近,水位略浅,陆地面积可稍大些。

  3.配套建造饲料台每池配套建造1个~2个饲料台,以做美国青蛙摄食、栖息场所。饲料台用板块钉成,用木桩固定水中。板块间留0.5cm~1.0cm缝隙以便于日常清洗。饲料台台面四周用方料钉制高度为 5cm~6cm的边框。蝌蚪池的饲料台没入水中10cm~20cm;蛙池的饲料台台面没入水中2cm~3cm,边框一半没入水中而另一半在水上,使在饲料台上的水体流动既可造成饲料晃动,又不会造成饲料漂散于水面各处。

  4.设置进排水系统进水沟环绕蛙场,排水沟开挖于田块中轴,排水沟两旁依次排列各池。为了保证水质,防止场外农药等污染,并达到冬春季“晒水”的目的,可在水源处视用水量的多少建造相应面积的蓄水池。

  5.修建防逃网以1.0m宽幅的密眼聚乙烯网或尼龙筛绢为材料,可耐用2年~3年。先做好蛙场四周的围栅,再做各池的防御障。具体做法是:每隔1m~2m打1根木桩,再将网衣围成防御障,围网要入土10cm。

  二、如何提高孵化率

  1.选择优质亲蛙晚稻收割后,挖好小土池。在亲蛙池中引进8组~10组优良亲蛙,1∶1配对产卵。为达到第一年春季产卵孵苗,要求选择二冬龄以上、体重500g左右的亲蛙,并要求亲蛙体质健壮、活泼、无病无伤、形状体态娇好、性腺发育优良。同时,应注意避免近亲繁殖。

  2.制作与使用孵化网箱孵化网箱选用50目尼龙筛绢制成长方形网箱,规格长1.0m,宽0.5m,高0.8m。箱体悬挂在框架上,网箱浮于水面,箱体入水20cm~30cm,且箱体离池底以防止底泥污染。网箱在孵化池中呈“品”字排列,并用木桩固定。每箱孵化1只雌性亲蛙所产的卵粒,约9000粒~10000粒。放置卵粒前,网箱内铺1层5cm~10cm无毒无刺的青草,以待放置卵块孵化。

  3.收集卵粒美国青蛙在建瓯地区产卵时间为4月底至5月中旬,水温18℃~32℃,最适水温25℃~27℃。美国青蛙为体外受精,交配通常为1天~2天,多则3天。产卵一般从黎明开始到上午9时。刚产出的卵粒既小又软,产出几分钟后变成胶质状小珠粒,连接整块浮于水面,有时附着在水草上。要及时用塑料盆捞取卵粒,迅速移入孵化网箱中进行孵化。卵块置于孵化箱青草之上,保持水面浸没卵块,并注意卵粒的方向,正面朝上而反面朝向池底,若方向错误则会严重影响孵化率。

  4.孵化过程中,要确保水质清澈,溶解氧充足。孵化池的进水可采取跌水或多孔射流入池的方式,以增加池水的溶解氧。

  5.适时撤箱刚孵化出的蝌蚪依靠卵黄囊提供营养,孵化出2天~3天后的蝌蚪开始摄食蛋黄滤液,每万尾蝌蚪每天投喂蛋黄1个~2个,蛋黄加水1kg~2kg制成过滤悬浮液投喂,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一般孵化后的蝌蚪经过半个月孵化箱的精心饲养,活动自如,能自由摄食,这时将蝌蚪计数后移入蝌蚪池培养,撤出网箱。

  三、如何提高蝌蚪成活率

  1.清池消毒在蝌蚪放养前10天~15天,用生石灰带水消毒,每年秋季干池曝晒,严寒酷冻,以消灭病原体。

  2.肥水下池蝌蚪放养前5天~7天,施入经过发酵腐熟的有机肥1.2kg/平方米~1.5kg/平方米,以培养天然基础饵料生物,使蝌蚪肥水下池。

  3.合理放养 16日龄以后的蝌蚪已经能够自由觅食,放养密度以1000尾/平方米左右为宜,以后视蝌蚪生长情况适当稀疏。为保证蝌蚪变态时水质、饲料、溶解氧等条件符合要求,蝌蚪变态前的放养密度以100只/平方米~300只/平方米为宜。

  4.科学饲养蝌蚪期,饲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45%。建瓯地区从4月底至5月中旬孵化的蝌蚪到变态约70天~80天,9月份孵化出的蝌蚪要延长到翌年4月后变态,有的农户用面粉、玉米粉和鱼粉混合料投喂蝌蚪,虽可降低成本,但生长时间长达80天~90天。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可缩短生长时间,蝌蚪初期(16日龄~45日龄)投喂全价蝌蚪粉料,45日龄后改为投喂浮性颗粒料。投喂应坚持“四定”的原则,投喂量以1小时~2小时内吃完为度,不要过量投喂,以避免腹胀死亡。颗粒料需软化处理,1kg颗粒料用0.3kg清洁水搅拌均匀浸泡10分钟,饲料轻度软化后再投喂,可避免饲料刮伤肠道和食入脏水。不同批次的卵粒孵化出的蝌蚪要分开饲养,使蝌蚪变态控制在同一时段,保持规格的整齐一致。

  四、如何提高变态成活率

  蝌蚪变态前,体侧肘关节突出,腹部收缩变细,体形瘦小并停食。从蝌蚪刚变态的稚蛙登陆上岸时,每天要及时捕捉,收集后放置于稚蛙驯养池精心驯养,这一阶段的管理最关键,掌握好就能提高成活率。刚变态的稚蛙嗅觉差,主要靠视觉摄食,只摄食活的动物,因此必须投喂活饵。驯化过程要耐心,需多次诱导。连喂3天活饵后,再按活饵与全价配合饲料比例1∶1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的大小以稚蛙能一口吞下为宜,以后逐渐加大全价配合饲料的比例,直至全部投喂配合饲料。

  五、如何综合防治病害与敌害

  在美国青蛙蝌蚪、幼蛙及成蛙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要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蝌蚪期主要有水霉、肠炎、气泡、车轮虫等疾病,幼蛙及成蛙期主要有红腿、烂皮、肠炎、腹水、车轮虫等疾病,遇有疾病发生时,除应及时对症施药外,重点应做好以下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1.重视清塘,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一般用200ppm~500ppm全池消毒。

  2.日常消毒,每隔15天~20天进行水体、蛙体消毒1次,池水消毒用硫酸铜0.5g/立方米和硫酸亚铁0.2g/立方米合剂全池泼洒,蛙体消毒用7ppm高锰酸钾浸泡蛙体20分钟。

  3.防治敌害生物,对蛇、鼠害,可以经常检查防御障有否破损,并及时修补;预防鸟害,可用遮阳网搭建遮阳棚,既可防晒降温又可预防鸟类侵袭。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