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困扰虾农的病害频发问题,中山坦洲有破解的招数,笔者从坦洲镇获悉,该镇虾农通过在虾塘塘底设置排污管道和池塘整治等方式,定期排出虾塘污水和清除淤积物,有效改善虾塘水质和养殖环境,从而减少虾病的发生。 管道排污保水质 近年来,坦洲镇养虾的农户越来越多,可虾病频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虾农。原来在养虾的中后期,虾塘底淤积物排泄不出,换水不彻底,致使虾塘的水质大受污染,诱发虾病。 针对这一问题,坦洲镇农业服务中心在群联村的200多亩虾塘进行塘底管道排污试验。笔者在试验的虾塘看到,虾塘塘底中间铺了一条排污管,一台钩机正把泥钩起填平这条排污管。同时,在塘底中间放置过滤装置,这样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排出虾塘污水,并可以随时进活水补充。 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华兴说:“该项目是在虾塘基础建设标准上对虾塘进行改造的,通过实施这个项目从而改善虾塘水环境,达到减少虾病的目的。” 整治虾塘保增收 笔者了解到,坦洲水产养殖户为了提高虾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对基础设施薄弱的池塘进行综合整治,挖深池塘,加高塘基,完善水、电、路、桥设施,清理养殖环境,为实现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坦洲镇虾农一般用挖泥船清淤的方式整治池塘,但是这种方式清淤效果不明显。因此,该镇不少水产养殖户利用钩机和推土机联合作业的办法,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整治。通过彻底“固本强基”,增强虾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每年台风暴雨肆虐时,再也不怕漫顶,造成虾塘损失。 这种整治池塘方式现在已广为养殖户接受,去冬今春该镇整治池塘面积已达6000亩,整治过的池塘由于养殖综合条件优越,养殖户纷纷投入养殖效益好的南美白对虾,面积有1万多亩。 此外,该镇还大力推广虾塘管道增氧技术,面积达1300多亩,提高养殖密度,提高养虾效益;一些虾农在养殖过程中还采取南美白对虾与巴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式,减少虾病,提高对虾产量,虾亩产达650公斤,创造高产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