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在鱼的饲养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鱼种消毒。多年来的养鱼实践证明,即使最健壮的鱼种,也难免带有一些病原体。从“以防为主”出发,切断传染途径,要在苗种分塘、换池或大水面放养前进行鱼体消毒,预防鱼病的发生。在鱼体消毒前,应认真做好鱼体病原体的检查工作,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鱼种消毒一般采用浸洗法,将鱼体放在较高浓度的药液里,经过适当时间的浸洗(时间的长短根据鱼体的大小、体质强弱、药物的浓度及水温的高低而定),将鱼体表的病原体杀死。浸洗时间长,对病原体杀灭彻底,但时间过长,水中溶解氧不足,会引起鱼种浮头甚至死亡。因此,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鱼的动态,鱼忍受不了时,应立即终止消毒并将鱼放入养鱼池中。 ②饵料消毒。病原体往往随饵料带入,所以投喂的生物饵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毒。 ③食场消毒。食场内残存的饵料腐败可为病原体提供良好的繁殖条件,特别在水温较高、鱼病流行季节,这种情况更易发生,所以食场消毒是一种有效的防病措施。 ④工器具消毒。养鱼用的各种工器具,如各种网具、木桶、木瓢、防水衣等,往往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所以,在发病或尚未发病但有致病性病原体存在的鱼池中使用过的工器具,最好经过消毒后再用。 ⑤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大多数鱼病是有流行季节的,因此掌握发病规律,及时有计划地在鱼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防是一种有效的防病措施。 2、药物治疗:治疗鱼病要做到对症下药,如果随意用药,药不对症.不但不会有防治效果,反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甚至会治病不成反而对鱼产生不良的影响。 ①鱼病常有这种情况,在同一鱼池中同时发生几种病。治疗时应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首先对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使该病得到控制,再针对其余的病用药。因为治疗各种病的不同药物,既有它们本身的理化特性,同时对鱼也有一定的安全浓度。如果在同一发病鱼池同时使用几种药物(药物合剂除外),往往由于几种药物的毒性合在一起,使鱼不能忍受而造成死亡。有些药物混在一起,会起化学作用而失效或产生更大的毒性危害鱼类,如敌百虫和生石灰同时使用,会产生敌敌畏毒害鱼类。 ②药物治疗要准确计算用药量。用药量适宜与否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药量小了,达不到治疗目的,药量大了,容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所以必须根据处方,正确地丈量鱼池面积和水深,计算出池水体积,正确估计鱼池中鱼的尾数和体重~从而计算出用药量,有效施用。 ③鱼池水质的肥瘦、清洁程度、面积及水深对药物的作用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水肥的鱼池,药物的功效要低一些。用药时可通过试验,适当增加药量或重复治疗。环境卫生差的鱼池~疗效也差。水深而面积小的鱼池,在放药时操作要慢些,使药物均匀扩散,以防药物在上层含量过高,造成上层鱼类中毒。渣子较多的药物应倒去渣子,防止底层鱼类误食中毒。 ④了解药物性能,掌握使用方法,也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忽视了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往往使用不当,达不到预期目的。如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潮解而失去有效氯,如保管不善,会造成失效。用这样有效成分减少或已完全失效的药物,且按正常用量来使用,对鱼病治疗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又如高锰酸钾应避免阳光直射。还有一些药物,因温度高低不同,其药效也有差异。一般来说,温度低,药效弱;温度高,药效强。 ⑤遍洒药物时,应尽可能做到均匀泼洒。如果有风,最好在上风处泼洒,这样有利于药物在水中均匀分布,也有利于人的安全。 一般外用药对人、畜也有一定的毒性,要注意安全,防止人、畜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