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用渔药前,首先对疾病进行诊断,然后从药物、病原、环境、养殖动物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考虑,准确选用渔药。 诊断水生动物疾病应遵照以下程序: (一)采样 1、发病水生动物选择患病而尚未死亡或刚死亡不久,症状又比较典型的个体作为诊断检查的对象,且不少于3尾;对不能立即确诊的疾病应保存好样本,可用固定剂和保存剂将患病动物的全体或部分器官组织或病原体进行固定和保存,以便作进一步的诊断。 2、发病养殖水样在发病水生动物取样的同时,采取发病动物养殖水样,并立即分析。 (二)观察与调查 1、养殖的种类、来源、规格、质量状况和放养密度等。 2、放养之前养殖设施及器具的消毒剂种类、质量、用量和方法等。 3、投喂饲料的种类、来源、投饵方法、投饵量及残饵的清除情况等。 4、水生动物饲养管理情况。 5、有关的环境因素,如水源、水质、水温、底质、养殖水面周围的农田施放农药的情况等。 6、观察发病和未发病养殖设施中同类和异类水产养殖动物的活动情况,如游动、摄食、栖息等。 7、发病情况和曾经采取过的防治措施,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动物、病证与病情、死亡情况、采取的措施等。 8、发病养殖设施的面积、结构、土质、水深、水色、透明度、进排水系统情况及有无气泡上浮等。 (三)病原鉴别 1、目测检查 (1)肉眼观察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体及患病器官(包括鳃)的颜色有无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贫血、肿胀、溃疡等病理变化,有无异物附着以及患病个体生长阶段和发育程度。 (2)肉眼观察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体有无真菌或寄生虫寄生,如发现有寄生,应进行种类鉴定。 2、显微镜观检 (1)用镊子刮取皮肤、鳍、鳃等外部器官的粘液,或取其一部分患病组织,制成水浸片后用显微镜检查,查找病原并注意患病组织的病理变化。 (2)观察有无真菌或寄生虫寄生,如发现有寄生,一般可从病原体形态上作出鉴定。 3、解剖检查 (1)目检解剖内部器官,先肉眼观察内部各器官组织的颜色和形状有无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肿胀、溃疡、萎缩退化、肥大增生、体腔积水等病理变化,有无寄生虫及其包囊。 (2)镜检镜检各器官组织,首先从心脏抽取血液镜检,然后刮取体腔或其他器官腔中的粘液检查,对于肝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可取一小块组织用压片法检查,并注意有无病理变化和病原。 4、病理切片检查取一小块患病组织或器官,经固定、脱水、包埋等程序处理后,将样品切成极薄的小片,再用相应的染色方法染色,以显示不同细胞和细胞的变化,然后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进一步观察需用电子显微镜)。 5、PCR仪检测PCR仪检测技术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为对虾病毒的诊断方法之一,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等病毒性疾病以及其它已建立了PCR诊断技术的水生动物的疾病可用此方法进行诊断。 6、核酸探针检测目前已有IHHNV、HPV等病毒的核酸探针杂交技术检测法可供检测。 7、免疫学技术检测如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荧光、酶联免疫检测等技术可供选用。 8、药敏试验检测对可能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可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鉴定、人工感染等试验后,再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检测。 (四)多病原引起的疾病 按病原数量的多少和危害性程度确定致病的主要病原,然后对症治疗。 (五)选药原则 1、有效性 首先要看某种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一般以给药后死亡率的降低情况作为确定疗效的主要依据,另外,还必须从摄食率、增重率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以病理组织学证明治愈效果为依据。 2、安全性 在选择药物时,既要注意其疗效,又要注意其不良反应。虽然有的药物非常有效,但因其对养殖动物毒副作用较大或对人具有潜在的危害而不得不被禁止使用。 3、方便性 医药和兽药大多是直接个体用药,而渔药除少数情况下使用注射法和涂擦法外,大部分情况下是间接地群体用药,投喂药饵或将药物投放到养殖水体中进行药浴。因此,操作方便和容易掌握用法用量是选择渔药的要求之一。 4、经济性 从两方面考虑:①临床用药经济分析要分析用药后,养殖动物病害能否治愈;治愈后,养殖动物生长的快慢,产品品质,销售价格等,确定用药的经济性。能够不用药最好不用药。②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水产养殖具有广泛、分散、大面积的特点,总体药量较大,尤其是药浴法用药,应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原则下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 (六)给药途径选择 1、口服法 口服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等。此法常用于增加营养,病后恢复及体内病原生物感染等,特别是细菌性肠炎病和寄生肠虫病。但其治疗效果受养殖动物病情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病重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对滤食性和摄食活性生物饵料的种类也有一定的难度。 2、药浴法 按照药浴水体的大小可分为遍洒法和浸洗法。根据药液浸泡的浓度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瞬间浸泡法、短时间浸泡法、长时间浸泡法、流水浸泡法。遍洒法是疾病防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浸洗法用药量少,操作简便,可人为控制,对体表和鳃上病原生物的控制效果较好,对养殖水体的其他生物无影响,是目前工厂化养殖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人工繁殖生产中,从外地购买的或自然水体中捕捞的亲鱼、亲虾、亲贝及其受精卵等也可用浸洗法进行消毒。 3、注射法 鱼病防治及催产上常采用的注射法有两种,即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法。此法用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高(药物注射),预防(疫苗、菌苗注射)效果好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操作麻烦,容易损伤鱼体。合适对象是那些数量少又珍贵的种类,或是用于繁殖后代的亲本。治疗细菌性疾病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病毒病或细菌感染用疫苗、菌苗等。 4、涂抹法 具有用药少、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但适用范围小。主要用于少量鱼、蛙、鳖等养殖动物以及因操作、长途运输后身体受损伤或亲鱼等体表病症的处理。适用于皮肤溃疡及其他局部感染或外伤。 5、悬挂法 用于流行病季节来到之前的预防或病情轻的场合,具有用药量少、成本低、简便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有当鱼、虾游到挂袋食场吃食及活动时,才有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常用的悬挂药物有含氯消毒剂、硫酸铜、敌百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