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引发鱼类疾病

2024-5-8 12:4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15| 评论: 0

摘要:   随着工厂化养殖的快速发展,配合饲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一些配合饲料因原料问题或者配制技术问题不能满足鱼类营养的需求。尤其是小型饲料厂及养殖户自行设计配方加工生产的饲料,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足或营养 ...

  随着工厂化养殖的快速发展,配合饲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一些配合饲料因原料问题或者配制技术问题不能满足鱼类营养的需求。尤其是小型饲料厂及养殖户自行设计配方加工生产的饲料,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使鱼类体质下降,严重时会引起鱼类死亡。本文将从营养方面探讨引发鱼病的原因,以期指导养殖者在养殖生产中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一、蛋白质缺乏或过剩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鱼类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分解为氨基酸,用于合成鱼体蛋白,并产生能量。鱼类的生长主要是蛋白质在体内的积累。饲料蛋白质含量低或饲料原料质量差,将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情况。饲料蛋白质含量过低,鱼类生长缓慢,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和比率是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饲料质量优劣的标准。因此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必须满足鱼类的需求,否则也会导致鱼类发病。

  二、脂肪含量不足或变质

  脂肪是热能的主要来源,由各种脂肪酸和甘油组成。鱼类生长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从饲料中才能获得。如果饲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则可导致鱼类生长速度减慢,成活率降低,饲料效率下降。脂肪酸易发生氧化变质,产生醛、酮、酸。这些物质与饲料中的其它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等发生作用,降低营养元素的作用,并引起鱼类发生病害。

  三、碳水化合物超标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提供热量,而且参与机体许多代谢活动,并作为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核酸的前体而被鱼类利用。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内脏脂肪积累,严重时引起脂肪肝。一般情况下,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胆碱、肌醇和维生素C可防止脂肪肝的发生。

  四、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

  鱼类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因种类、生长阶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缺乏维生素,将导致鱼类生长缓慢,饲料效率降低,摄食量下降,物质代谢出现障碍,死亡率增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构成鱼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鱼类保持正常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饲料中缺乏某种矿物质或微量元素,则会对鱼类造成不利影响。见表1、表2。

  表1养殖鱼类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种类鱼类表现的缺乏症状

  维生素A皮肤色浅,眼球突出,鳍和皮肤出血,鳃盖变形

  维生素D未出现异常

  维生素E眼球突出,肌肉营养不良,脊柱前凸,肾脏及胰脏退化

  维生素K未出现异常

  维生素C生长不良

  硫胺素易惊吓,皮下出血,皮肤色浅

  吡哆醇贫血,神经失调,肝胰脏转移酶活力下降

  泛酸生长不良,无活力,皮肤出血,眼球突出

  烟酸皮肤出血,出现死亡个体

  生物素无活力,表皮黏液细胞增加

  胆碱、肌醇脂肪肝,肝细胞空泡化

  表2养殖鱼类矿物质缺乏症

  矿物质鱼类表现的缺乏症状

  磷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畸形,体内脂肪含量增加,水分下降

  镁生长不良,死亡率高,畸形,肾脏结石

  锌生长不良,死亡率高,皮肤及鳍发炎,糜烂,白内障

  锰生长不良,运动迟缓

  铜生长不良,贫血

  铁贫血

  硒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死亡率高

  碘生长不良,甲状腺功能受阴,鳃下部出现肿块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