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出血病 1.草鱼出血病 【病原体】 主要发生在草鱼,病原体为草鱼呼肠弧菌病。 【症状】 红肌肉型:主要症状为肌肉明显出血,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鳃丝因严重出血而苍白。多见于5-10厘米的小草鱼种。 红鳍红鳃盖型:主要症状为鳍基、鳃盖严重充血,头顶、口腔、眼眶等处有出血点。多见于10厘米以上的大草鱼种。 肠炎型:主要症状为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内脏点状出血,体表亦可见到出血点,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均可见到。 【流行情况】 主要流行于每年7—9月份,水温在25℃以上即开始流行。主要危害当年5—20厘米的草鱼种,青鱼种与麦穗鱼亦可感染。 【防治方法】 (1)在发病季节来临之前,人工注射出血灭火疫苗或免疫组织浆。 (2)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碘制剂等消毒剂。 (3)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毫克/升水体。 (4)每亩水深1米,用金银花75克、菊花75克、大黄375克、黄柏225克研成细末,加食盐150克,混合后加适量水全池泼洒。 痘疮病 2.痘疮病 【病原体】 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 【症状】 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流行情况】 此病不常见,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