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包括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及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混合感染引起。该病是近几年危害极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也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每年4月份~10月份均有发病,7月份~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水温15℃~23℃时零星死鱼;24℃~26℃时大批死鱼;27℃~30℃则随时发生暴发性死鱼,有时从发病到死鱼仅有2天~3天,水温突变死鱼最多。主要危害鲢、鳙、鲤、鲫、鳊、鳝、甲鱼及鲑等,从鱼种到成鱼均能发病,一般不传染同池其他鱼类,多传染同类鱼。防治此病必须采用综合措施,即在流行季节前,使用杀虫药杀灭鱼体外寄生虫,然后在流行季节定期用消毒药消毒,并内服各种抗菌药物或药饵。 一、主要症状 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发暗,食欲下降或停食,有阵发性争游乱窜现象,然后发生死亡。 2.黄鳝感染此病则表现为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横卧于水草之上,呈假死状。体表有血斑,大小不一,腹部出血较为严重,腹腔内充满紫红色粘液,肝肿大有血斑,颜色较淡,脾脏出血,肠粘膜点状充血,肾肿大出血,肠道内无食物,充满黄色粘液,病鳝死后,肛门红肿外翻。 3.甲鱼感染此病后行动迟缓,常浮出水面,停止进食,皮肤有出血点、血斑或溃疡,溃疡常见于背甲、腹部和四肢,口腔亦有大量粘液。肺呈暗红色,切开有暗红色泡沫状液体流出。肝肿大,质脆易碎,表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脾脏、淋巴结肿大,食道、胃、肠充满粘液,粘膜充血。 二、预防 1.彻底清塘 不但要清淤,保持适当的底泥厚度,而且要杀灭各种敌害生物及中间宿主,尤其是杀灭病原体及各种致病微生物。药物可选用生石灰(80千克/亩)、氯宝(2千克/亩)、二溴海因(0.8千克/亩)或者清塘宝(1千克/亩),其中清塘宝不但能杀死各种野杂鱼,还可以杀灭纤毛虫、中华鳋等寄生虫。 2.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先用15ppm~20ppm的高锰酸钾水液浸泡10分钟~30分钟,或采用10ppm~20ppm的龙宝浸泡5分钟~10分钟。龙宝能快速渗透细胞膜,迅速杀灭各种亲水性、亲脂性病毒、细菌、芽孢、霉菌及指环虫、车轮虫等病虫害。另外,放养密度要适当降低,尤其是高温季节,可采用拉网分塘来降低养殖密度。 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盐含量超过正常水平时,会使鱼体抵抗力下降,抑制鱼体生长,损伤其鳃丝,并且极易感染病菌。通常可采用换水来降低两种有害物质的含量,换水有困难时可用离子型净化宝(10千克/亩)或生物改良型净化宝(250克/亩)改良水质,最好将两者结合使用,因为从作用上看,前者能快速有效地吸附水产动物消化道中的毒素和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各种有害物质,可用来应急;后者除前者所拥有的优点外,还能吞噬水体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等多种有害菌种,并能长期有效抑制细菌性败血病的发生。 每隔2天~3天对食场可施用氯宝(200克/亩)进行消毒,发病季节用二溴海因(100克/亩)全池泼洒,每月两次。 5.定期杀虫 为了防止寄生虫损伤鱼体体表或鳃部,引起病菌感染,在寄生虫尚未暴发流行时,可用温和杀虫药物立杀鳋(250克/100千克饲料)或龙宝(50毫升/100千克饲料)每月两次,可杀灭体内外各类寄生虫。 为了防止因营养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或抵抗力下降,在整个养殖期内,必须添加各类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及免疫调节剂等多种营养剂,如生长灵鱼旺虾旺蟹旺等(可按投饲量的1%添加),可有效地增强鱼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治疗 1.一旦养殖种类发病就必须尽快治疗。为了确保治疗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停食并选用二溴海因(200克/亩)或氯宝(400克/亩)进行彻底消毒,降低水体细菌密度,缓解病情。消毒剂充分溶解后再泼洒,以后隔天泼洒一次,直到病情消失。 2.为了防止因寄生虫损伤鱼体所引起的二次感染,第二天必须选用蓝宝(400毫升/亩)全池泼洒,连用两天。再选用立杀鳋(500克/100千克饲料)拌饲投喂,每两天一次,连用2次~3次。 3.为了使病情得到迅速控制,降低损失,第三天起必须选用治疗暴发性流行病专用药物--力克(1千克/100千克饲料)或力威(2.5千克/100千克饲料)拌饲内服配合治疗,连喂2天~3天,重症加一个疗程。药饲的投喂量要准确,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好。如果病情没有完全消失,不可停药,以免复发。 4.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大量换水、捕鱼等强刺激,以防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