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六措施

2023-9-26 13:03|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53| 评论: 0

摘要:   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控制鱼病的发生,必须从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入手。  三、实行“四定”投饲。“四定”投饲既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饲。  1、定质:投饲的饲料要新 ...
   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控制鱼病的发生,必须从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入手。

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六措施 

  一、合理混养。此法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于预防鱼病也有较好的作用。因为不同鱼类其鱼体寄生物也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种寄主,别的鱼类对其具有免疫力或不感病。混养,个体鱼类密度降低,接触、传染、感病的几率也就相对降低。此外,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特别是混养杂食性鱼类,如罗非鱼,可把水中的有机碎屑和部分病原菌群蚕食掉,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几率。
  二、早放养。实行早放养鱼苗,改春放为冬放或秋放鱼种,使鱼类提早适应环境。深秋、冬季水温较低,鱼类不易患病,待开春水温回升后,立即开始饲喂,使鱼体很快得到恢复,从而增强其抗病能力。

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六措施 

  三、实行“四定”投饲。“四定”投饲既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饲。
  1、定质:投饲的饲料要新鲜,且营养成分齐全,不含有病原体或有毒物质,不腐烂变质。对于大而坚硬的饲料要进行发酵或浸泡磨碎后,再加工成适口的饲料投饲。
  2、定量:根据鱼体大小,不同鱼的种类按量投饲。每天实际投饲量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水质肥瘦程度等及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调整,一般以3~4小时内吃完量为宜。对于吃剩下的残饵,最好及时捞出,以免留在池内腐烂发酵,败坏水体。
  3、定时:投饲要有固定的时间,如果每天投饲两次,则最好选择在上午8~9时、下午3~4时投饲。密养流水池的投饲原则是“少吃多餐”。每天可投饲3次或更多。
  4、定位:投饲要有固定的场所,使鱼类养成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这样既便于观察鱼类活动状态、吃食情况,同时又便于清除残料,而且在鱼病流行季节又便于投药,有利于提高鱼病的防治效果。
  四、及时施肥。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为池鱼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和促进光合作用。如果施肥不得法,会导致池水水质恶化,使鱼生病。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应遵循“少施、及时、勤施”的原则,且追肥应以发酵好的粪水或混合堆肥的浆汁为佳。

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六措施 

  五、加强巡塘。养成每天早、午、晚巡塘的习惯,观察鱼类活动状态、池水变化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巡塘,及时发现鱼病早期症状,及时检查及诊断,可及时进行防治,控制病情发展。通过观察水体变化情况,可及时追肥、换水或注入新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六、防鱼体受伤。加强日常管理,注意细心操作,防止鱼体受伤。主要应注意环境卫生,勤除池边杂草,勤除敌害和中间寄主,及时捞除残饵和死鱼。定期清理及消毒食场。此外,拉网捕鱼,进箱搬运时,要细心操作,以免鱼体受伤而感染疾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