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苗种选择问题 2 苗种运输问题 (1)要带水捞苗,认真仔细,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3放苗密度问题 对设计合理、配套齐全的圆形鱼池(d=6m)来讲,一般最初放苗密度可按5kg/m2的载鱼量计算。体长5cm(体重1g左右)的鱼苗,单池放苗量可按下式计算(最大量)。 28m2单池放苗量=28m2×5000kg/m2/10g=14000尾。 4苗种的分选问题 牙鲆属快速生鱼类,其生长速度很快。5cm的鱼苗在水温15℃的良好情况下.1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0cm,体重l0g左右;2个月平均体长可达15cm,体重较5cm的鱼苗可增加30倍;3个月平均体长可达20cm,体重增加到85—90倍。但在整个群体中,生长有快有慢,以体重而言有10一20倍之差。这样就会出现大鱼残杀小鱼的现象,所以在长到20cm以前必须进行4—5次的鱼苗分选工作。首次分选应在鱼苗入池1周内进行,可按大小或大中小3个档次分选。放苗密度仍应以分养鱼群5kg/m2的载鱼量确定为好,所以初次分苗密度可为500尾/m2;当鱼苗长到10cm时,分选密度可按60尾/m2来确定;最后定苗养成.鱼苗体长一般为20一25cm.养成载鱼量一般按15kg/m2来确定,则养成密度为20一30尾/m2。 5水交换问题 实践证明.当水中溶氧量低于4m1/L时,牙鲆的正常摄食就会受到影响。要求水中溶解氧不低于5ml/L为好。在水源、设施条件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比较理想的情况下,100g/尾的小型鱼,日水交换量有8—10个量程即可。随着鱼体的增长,其水交换量应逐渐调整到15—20个量程。低温季节为了节省燃料,水交换量可适当减小.但应不影响鱼的正常撮食为好。夏季高温水交换量能达到20个量程为好。 6饵料的供给问题 目前,应用的饵料种类,主要有鲜活饵料、人工配合饵料和冰冻鲜鱼虾类。这3种饲料比较而言,以鲜活饵料为最好,因为这种饵料的营养成分和各种微量元素都不会受到破坏,营养价值高,如同在自然条件下摄食一样。而冰冻的鱼虾就大不一样,它不仅鲜度受到影响,而且各种微量营养成分几乎全被破坏.所以必须人为地添加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鲜活饵料很难满足大规模养鱼的随时需要.理想的配合饵料应该是根据鱼类生长的需要而配制的全价、可口对路的系列饵料.在水中应具有一定浮性和稳定性。要求配饵营养齐全。其块径要小于鱼的口径,以便于镊食。投饵量是根据鱼的摄食量计算出来的。而鱼的摄食量与鱼的大小、水温、溶氧及天气情况等因素有关。这里,仅就正常情况下牙鲆的日投喂量作粗浅探讨。 以标准的配合饵料为准(折鲜活饵料要乘3),以经验数据即日投喂量应为鱼体增重量的3—3.5倍为日投饵量的计算依据。一般体长2cm以前的日投喂量为10~12%;3cm以前10~11%,4cm以前为9~10%;5cm为8~9%;6cm为7~8%;7~10cm为5~7%,10~15cm为4~5%;15~20cm为3~4%;20~25cm为3~3.5%;25~30cm为3%;30~35cm为2.5~3%。牙鲆达到35cm以后其日投饵量一般不再作大的调整。这里是对水温15—20℃的情况而言的。若水温低于8℃时.日投饵量控制在0.2—0.4%即可。投饵量合理与否,应以满足鱼类摄食需要的前提下而尽量不产生残饵为标准。 当发现鱼摄食不活跃,大量出现残饵时,首先检查摄饵量是否有误,饵料质量、水交换量、水温、溶氧、氨氮等方面是否出现问题,然后再观察鱼是否发生了疾病,以便及时对症下药。要做到边投饵、边观察,尽量把饵料投在鱼头上方(因为牙鲆的两只眼睛都集中在头部上侧)。日投饵次数应随鱼体增长而调整,一般5~10cm时为5次10~15cm为5次;15~20cm为3次;20cm以上一般早、晚各一次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