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是一种广盐、冷水性鱼类。由于其肉味鲜美,且适于低温流水密养,单产高,经济效益大,故发展成为世界养殖鱼类分布最广的一种。但因疾病引起死亡给养鱼户造成的损失很大。 一、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环境条件: 鱼池结构不合理,存在死角,致使水流不畅;注水量不足,饲养密度过高,池水溶氧状态不良;鱼的排泄物和残饵等堆积,不及时清理,池水环境恶化,水质污染。由于环境条件变坏,使饲养鱼感到不适,食欲和疾病抵抗力减弱,增强了感染疾病的机会。防治办法是尽量做到鱼池结构合理、水流畅通、饲养密度适宜,池底脏物不堆积,保持池内清洁卫生。 2.饲料饲料变质、败坏,脂肪氧化,着生霉菌,饲料品种单一饲料营养素不全: 饲料缺乏维生素及有破坏维生素的物质存在;饲料源及成品加工中带入致病菌;投喂带病菌的生鲜饲料。饲料的好坏是关系到养殖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防治应注意饲料卫生、不变质、不单一营养全面、加工工艺合理。 3.病原体: 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鱼体本身带入;二是投喂生鲜饲料带入;三是水源污染水体内带有病原体。防治办法是做好防疫工作,严禁病原体的带入。 4.其他: 拉网操作粗糙不慎使鱼体受伤,使用带菌工具使细菌入侵,乱丢病鱼,给饵无章,过饥过饱等等。防治办法是加强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定期消毒,杜绝一切隐患等。 二、常见病及其防治 1.细菌性鳃病: 病鱼多在水面或出水口处缓游,不吃食,严重者赶也不走。检查鳃部,发现明显粘液增多,鳃色变浅,严重时菌体覆盖鳃表面,使鳃丝粘结成棒状,丧失正常呼吸能力而死亡。 2.大肚子病 肚子膨胀很大发展到一定程度死亡。解剖后可见大多数鱼鳔内充水,肾脏有结石,少数胃内燃机车 乳白争粘液,有时肠内有黄色米液。 3.三代虫病 病鱼伏于水底或离群独游,常侧身磨体,影响吃食。观察鳃部,鳃肿大,鳃盖外张,鳃丝暗黑色。鱼体消瘦发黑,体表粘液呈一块一块的灰绒毛色。 4.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有许多小白点,即脓泡。群集进口处,急燥不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大批死亡。 5.烂鳍病 鱼发病时先是背鳍或尾鳍、胸鳍外缘的上皮组织增生呈灰白色,随后向基部扩展最后鳍条分散残缺不齐,严重影响吃食,甚至死亡。 6.水霉病 鱼体伤后水霉菌蔓延成一块块折色状,游泳失常,食欲减退,瘦弱死亡。 7.肠炎病 病鱼肠道充血发炎,无食物,严重时肠内充满脓液,有时是血,有时是黄水,全肠呈紫红色,肛门红肿,可引起大批死亡。 8.肝病(肝脂肪变性病) 鱼体色发黑,头部更黑,鳃丝变浅,严重贫血,游动缓慢,有时背鳍露出水面,作螺旋状运动,有时在缓流处静止不动。剖腹见肝脏呈黄色、黄白色或淡褐色,有的充血硬化,肿大或缩小。肝囊肿大,黄色,半透明。肠管末端溃疡充血,含黄色粘液。 9.维生素缺乏病 ①缺乏VB1:表现为食欲不振,鳃;盖外张,迟顿,丧失平衡,成长缓慢,多惊动乱撞,死亡率增加; 三、小结 半咸水条件下的虹鳟鱼饲养始终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早、晚巡池及投喂饲料时,注意观察鱼的摄食、体色、生长等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在鱼病流行季节尽可能地消除各种隐患,及时消毒清池,与制好药铒做到以防为主。另外用药要注意:药量不能过大或过小,特别是磺胺类、高锰酸钾;饲料中药物要拌匀;消毒前必须清池,消毒时注意观察,严防缺氧死亡;严防鱼体产生抗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