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探讨

2024-4-26 11:1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6| 评论: 0

摘要:   罗非鱼是当前淡水养殖业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根据FAO统计,目前世界上有85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产量已达120万t。2001年我国罗非鱼产量为69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58%。近年来,我国罗非鱼产 ...

  罗非鱼是当前淡水养殖业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根据FAO统计,目前世界上有85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产量已达120万t。2001年我国罗非鱼产量为69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58%。近年来,我国罗非鱼产品出口也在迅速增长,1998年罗非鱼产品输美量为473 t,产值65.5万美元,2000年为13492 t,产值2013万美元。有的专家认为,“罗非鱼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种,也是最具产业化发展条件的品种”。目前,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北京、山东等地罗非鱼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并带动了种苗、饲料、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初具产业化雏形。

  1.适时发展罗非鱼产业化生产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1)国际传统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新兴市场正在崛起。

  美国现为全世界最大罗非鱼消费国,是传统的消费市场,2000年消费量为4.5万t,产值为1.01亿美元;2001年总消费量为5.2万t,产值1.2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15%。而美国自身生产能力有限,年进口量占罗非鱼总消费量的90%左右。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鳕鱼资源的减少,捕捞配额大幅削减,造成全球鳕鱼产品价格上升。欧洲、日本、韩国白鱼肉市场正在寻找新的替代品,罗非鱼产品越来越被市场接受,消费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有法国、荷兰、英国、日本等采购商进口罗非鱼产品,新的罗非鱼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机遇,我国罗非鱼将以生产成本低、生产量大等优势进入国际市场。

  (2)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

  我国现有的水产品消费水平较低,2000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0.3 kg,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日本人的1/7~1/8。而近10年来人均收入水平增长速度较快,水产品的消费正在逐年增加。同时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水平又决定了水产品的消费品种将以价格适中的种类为主。罗非鱼的价位是与水产品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吻合的。目前,已经有一些大型超市、中档餐馆开始推销罗非鱼产品。随着罗非鱼加工产品的多样化,社会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以及人们对罗非鱼产品了解的加深,将有助于市场消费的进一步增加。

  (3)罗非鱼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食品的要求。

  罗非鱼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肉质细嫩,略有甜味,老少皆宜,无残毒,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在众多的养殖品中,罗非鱼以其肉质厚、骨刺少,便于加工保鲜而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2.我国罗非鱼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1)养殖区域相对集中,易于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带。

  我国罗非鱼主产区集中在广东、福建、广西,2001年产量依次是24.9万t、10.5万t和10.2万t;紧随其后的为海南6.4万t,山东2.7万t。以上5省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9%。从加工企业看,目前具一定加工规模,并有出口注册的厂家有近10家,同样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海南。产地集中、加工企业集中,为发展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养殖技术日趋成熟,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罗非鱼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通过数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多种养殖模式,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流水养殖和与其他养殖品种混养等。无论哪种养殖模式,从苗种、饲料、加工等技术已能完全控制,在各个环节中都有良好的技术储备。目前急需要的是革新传统的土池育苗方式,进行集约化育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出苗率,从而达到向罗非鱼养殖户大批量提供优质鱼苗的目的,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改善成鱼品质。同时充分利用易得的饲料来源,开发出价格低廉而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进一步完善加工工艺,提高适口性和稳定性,将饲料对养殖用水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3.我国罗非鱼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1)出口产品单一,缺乏品牌优势。

  我国出口罗非鱼产品以冻原条鱼为主,占出口量的60%,且规格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比我国台湾出口的罗非鱼价格每磅低3 ~ 4美分,对产业增效不利。

  (2)缺乏自主的出口渠道。

  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加工出口发展较快,已成为水产品出口的热点,但加工出口目前主要依托外商,缺乏自主的出口渠道。这种代加工出口的方式,一方面不利于扩大出口,另一方面企业得不到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3)缺乏完整的质量认证管理体系。

  虽然重视了产品加工环节的质量管理,但有的原料鱼质量却令人担忧。同时,由于国内先进检测设备不足,权威认证机构缺乏,作为生产厂家只好委托国外的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来进行。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容易延误时间,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4)出口存在恶性竞争。

  我国罗非鱼出口贸易开始较晚,信息不畅,客户较少,大多数生产厂家的加工出口仍属各自的企业行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罗非鱼产业能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同时由于实力不强,为了争夺订单往往竟相压价,给产业造成危害,使生产者受损。

  (5)产业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各省生产单位普遍规模较小,特别是一些合资、独资、个体等形式的生产机构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相互挤压。养殖、加工、流通和贸易分割,形不成竞争合力。面对国外现代企业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很难支撑一个产业。

  (6)产品多样化开发不足。

  我国罗非鱼产品仅限于鱼的本身,如原条鱼、鱼片等,没能很好地开发其他多样化产品,如:鱼鳞、鱼皮、鱼糜等。主要是技术开发、高科技的应用、产品市场分析、信息交流等环节跟不上。

  4.关于推进我国罗非鱼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1)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罗非鱼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改变经营规模小,形不成竞争合力的状况,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一体化的一条龙型经济,由龙头企业引导养殖户进行生产结构调整,逐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具体做法是:在广东、海南、广西、山东、浙江等省建立8~10家龙头企业,带动苗种、养殖、饲料、加工、贸易等相关企业发展,以尽快形成我国罗非鱼产业基地。

  (2)提高罗非鱼品质和规格,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加工出口企业引导,并采用高效的饲料,实施健康养殖,扩大罗非鱼养殖。同时要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仅要在加工环节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而且要加强养殖环节的质量控制,切实保证原料的品质。

  应由国家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制定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专项检测标准。

  (3)成立产业化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度,指导行业内生产,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沟通产销渠道,提供信息。具体做法是:成立罗非鱼行业分会,在行业内大力推行质量认证,创建自己的品牌。与国外同行沟通信息,在行业分会内设立产品质量通报制,向全球采购商通报产品质量信息,自我监督,培育良性的客户群体。

  (4)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制定行销计划。

  将罗非鱼产品从品质、食品安全性、快捷的食用方式等制定一套推行计划,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知罗非鱼产品,从而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具体做法是:组织会员参加美国、日本、欧洲的大型展览会,加大力度宣传我国罗非鱼产品,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积极与欧美、日本的采购商和行业组织联系,为会员争取更好的订单。努力开发国内市场,积极参加国内有关活动,扩大影响。条件成熟的时候,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罗非鱼产品品尝活动。针对北京的青少年、儿童和职员群体开展宣传,让罗非鱼被更广泛的消费者接受。(邸 刚 )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