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田养殖的新发展

2024-4-26 11:0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4| 评论: 0

摘要:   稻田养殖,又称稻田养鱼,是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关于稻田养殖的重大意义,著名水生生物专家倪达书曾指出,“种稻养鱼,既可以在省工省力省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 ...

  稻田养殖,又称稻田养鱼,是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关于稻田养殖的重大意义,著名水生生物专家倪达书曾指出,“种稻养鱼,既可以在省工省力省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的鱼产品(食用鱼或大规格鱼种),又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促使稻谷增加一成以上”。我国约有水稻田2446万公顷,其中在目前条件下可养鱼面积约1000万公顷,但目前全国已养殖稻田面积仅占1/10,其进一步开发的潜力还十分诱人。

  一、我国稻田养鱼的现状

  1.历史沿革

  我国是世界上稻田养殖最早的国家。距今约2000年的东汉时期就有稻田养殖。据北魏贾思勰的《魏武四时食制》的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虽然此处还不能证明稻田中的鱼是人工养的,但到了晚唐利用稻田养鱼的记载就很明确了。据晚唐刘恂的《岭表录异》中记载:“新泷等州,山田楝荒,平处以锄锹,开为町疃,伺春雨,丘中贮水,即先购鲩鱼子散水田中,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乃种稻,且无稗草,乃齐民之术也。”不仅讲了稻田的鱼是人工放养的,而且讲了稻田养鱼的作用和功能。此后,稻田养鱼进一步得到发展。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顺德县志》记载:“堑负廊之田为圃,名田基……圃中凿池养鱼,春则涸之插秧,大则数十亩。”民国时期进行稻田养鱼实验,据1935年报道,江苏省稻作试验场稻田养鱼试验取得成果,但连年战乱,未能发展。解放以后,1954年的全国水产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在全国发展稻田养鱼的号召。1959年全国养鱼面积达到1000万亩。1981年倪达书研究员提出了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得到了国家水产总局的重视。1983年在8月农牧渔业部在四川温江召开第一次全国稻田养鱼经验交流现场会。1990年10月,农业部在重庆召开了全国第二次稻田养鱼经验交流会。从此,我国稻田养鱼得到迅速发展。

  2.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由于稻田养殖能够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上和功能上得到合理改造,从而发挥稻田资源最大的“负载力”,能够实现种养共生互利,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果,从而使农民丰产增收,因此,稻田养殖受到了广大生产者的欢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把发展稻田养殖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于1995年批转了省农业厅、省水产局《关于加快发展稻田养殖的意见》,连续五年召开全省稻田养殖现场交流会。省财政连续六年拨出专项资金发展稻田养殖。省农业资源开发局也把稻田养殖列入黄淮海开发项目、粮棉大县项目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予以重点扶持。为了加强对稻田养殖的领导,江苏省水产局曾于2000年2月派出4个调查组到13个市的17个县(市)64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由于稻田养殖对富民、富乡、富集体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对低洼低产的农田,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意义,引起了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贵州把发展稻田生态渔业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1998年省政府批转了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启动实施渔业扶贫致富工程”,“使广大农户通过发展渔业生产脱贫致富”。贵州铜仁地区把稻田生态渔业称作“三个一千”工程,即:水上1000斤(稻),水下1000元(鱼),坎上1000元(畜、禽、菜、果)。

  湖南把200万亩模式化稻田养殖纳入全省12大农业工程项目之一。省、市、县各级都成立了稻田养殖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下文要求全省组织好稻田养殖扶贫增收工程,将稻田养殖作为“生态农业”、“持续农业”、“农业结构调整”等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全省共投入稻田养殖专项资金4765万元。为了引导群众发展稻田养殖,1999年省市县共建起模式化稻田养殖示范点237处,形成了省有示范县、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办点格局。湖南祁阳县政府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的决定》,制定了优惠政策,如:建1亩标准鱼凼抵积累工10个;稻田养殖5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对能按规定完成任务的乡镇及有功人员给予奖励;新建模式化养殖的稻田,由乡政府每方土补助2元、县畜牧水产局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供应优质种苗500尾。这些优惠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稻田养殖的积极性。

  四川省委、省政府于1994年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稻田养殖的决定。积极培养典型,以点带面。不仅有多种模式的省级稻田养殖模式,省、市有示范县、而且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养殖方式,上规模、上档次;开发目标,一是达到粮、鱼增产,农民增收,二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作为,三是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推广价值。四川仁寿县县委、县政府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稻田养殖的通知》,明确了把发展稻田养殖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点的主攻方向。

  3.养殖面积逐步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稻田养殖面积一直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增长迅速。根据历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资料的分析,2000年全国稻田养殖面积达到1,532,381公顷,比1985年的648,660公顷增加136.23%。

  湖南稻田养殖发展迅速。至2000年底,全省稻田养殖达525.86万亩,比1995年新增149.28万亩。

  四川稻田养殖,无论在养殖面积还是养殖产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1999年全省稻田养殖450万亩,产量10.26万吨。稻田养殖产量占全省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23.82%,成为全省水产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江苏1994年全省稻田养殖面积为9万亩,1997年100万亩,1998年205万亩。2000年达到293.36万亩。

3.养殖产量不断提高

  根据历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资料的分析,2000年全国稻田养殖的水产品产量745779吨,比1985年的81699吨增加812.83增加%。

  湖南2000年稻田养殖水产品总量达14.81万吨,平均亩产28.17公斤,分别比1995年增长157%和84.12%。

  江苏1999年稻田养殖共收水产品13.79万吨,平均亩产67.6公斤。加上亩平均稻谷399.7公斤,扣除物化成本,获毛利1320元,比单纯种粮增收3-4倍。近些年来,江苏稻田养殖平均亩产水稻400公斤左右的情况下,亩产水产品年年有所增加:1995年为32公斤;1996年43公斤;1997年57公斤;1998年、1999年均达67公斤。

附表: 全国历年稻田养鱼面积、总产和单产统计
年份养殖面积(hm2)养殖产量(t)单位面积产量
   kg/hm2 kg/亩
1982 3 433  
1983 11 433  
1984 36 020   
1985 648 660 81 699 125 8.39
1986 703 226 97 818 139 9.27
1987 796 380 106 327 134 8.90
1988 705 746 118 191 167 11.16
1989 708 026 124 923 176 11.76
1990 740 830 130 837 177 11.80
1991 699 180 146 746 210 13.99
1992 782 610 160 939 206 13.73
1993 798 870 185 367 232 15.46
1994 853 150 206 915 243 16.20
1995 1 029 300 272 942 265 17.67
1996 1 214 918 376 761 313 20.86
1997 1 304 603 455 038 349 23.26
1998 1 320 681 551 407 418 27.86
1999 1 464 094 649 996 444 29.60
2000 1 532 381 745 779 487 32.46

  5.稻田养殖在内陆水产养殖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

  我国内陆水产养殖的产量来自6方面,即: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河沟养殖、稻田养成鱼和其他养殖。多年来,稻田养殖的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得到了同步增长。2000年全国稻田养殖面积1532381公顷、养殖水产品总产量745779吨、每公顷单位面积产量487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4.66%、14.73%和5.18%。

  以下是我国稻田养殖产量在4个年度内陆水产养殖总产量中所占比重结构图的对比,以探讨稻田养殖在内陆水产养殖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①1985年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产量结构图

  1985年全国内陆水产养殖总产量为2379188吨,其中:池塘养殖产量1749364吨,湖泊养殖产量143691吨,水库养殖产量206434吨,河沟养殖产量161250吨,稻田养殖产量81699吨,其他养殖36750吨。

  结构图表明,当年的内陆水产养殖中,稻田养殖的产量占养殖总产量的3%,在水产养殖的6个方面中居第5位。


  ②1990年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产量结构

  1990年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为4459114吨,其中:池塘养殖产量3370527吨,湖泊养殖产量267340吨,水库养殖产量359835吨,河沟养殖产量263474吨,稻田养殖产量130837吨,其他养殖产量66826吨。结构图表明,当年的内陆水产养殖中,稻田养殖的产量占3%,仍居第5位。

  ③1995年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产量结构

  199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9407633吨,其中:池塘养殖6952742吨,湖泊养殖585300吨,水库养殖815076吨,河沟养殖464370吨,稻田养殖272942吨,其他养殖317203吨。结构图表明,当年的内陆水产养殖中,稻田养殖的产量占3%,仍居第5位。


  ④2000年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产量结构

  2000年全国稻田养成鱼745779吨,由1985年占全国内陆水产养殖产量中的第5位上升到第4位。在全国淡水养总产量所占的比重,由3.42%上升到4.91%。

  2000年全国内陆水产养殖总产量为15169365吨,其中:池塘10876472吨,湖泊933065吨,水库1493979吨,河沟664028吨,稻田745779吨,其他454904吨。


  二、稻田养鱼经验的探讨

  1.观念有更新

  ①生态渔业

  发展生态渔业,可以有效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发展稻田生态渔业,可以形成种养结合,具有“三增一节”的功能(即:增粮、增鱼、增收、节水)。如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到国土面积的97%以上,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76亩,可养鱼水面仅0.02亩。如何有效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率,利用稻田实行种养结合,发展生态渔业是一个重大举措。贵州的生态渔业,一般在水田中开挖占稻田面积8%-10%,深1.2-1.5米的鱼坑或大边沟,在其上方搭架种瓜,建厩养畜养禽,挖出的土加宽田埂,种植蔬菜水果。使稻、鱼、禽、畜、瓜、果、菜种养结合、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根据贵州实施生态渔业工程的实践,首先是对增粮有明显的功效。每亩稻田载鱼量达到100公斤以上时,经养鱼一年后,土壤中的氮、磷、钾,可分别提高57.7%、78.9%、34.8%。水稻的空壳率下降,千粒重提高,亩增产5%-15%。其次,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贵州对全省153个村的调查统计,2000年实施稻田生态渔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27.2%,比上年的4.5%上升22.7个百分点。再次,实现了农民增收。贵阳开阳县城关镇2000年新增产值118万元,其中68万元是靠生态渔业增收的。

  ②致富工程

  稻田养殖,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摆脱了贫困,让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走上了小康。

  四川的巴中市和安岳县,从1996年开始在扶贫工作中,依靠1.28万亩规范化稻田养鱼,实现户平均渔业收入1634元,使5236户摆脱了贫困。

  江苏金坛市1999年5.5万亩稻田养殖平均毛利2470元。全市产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500家,50万元以上的50家,100万元以上的10家。江苏高淳县1999年稻田养殖毛利在5万元以上的专业户361户,10万元以上的专业户125户,50万元以上的6户,100万元以上的1户。江苏启东市天汾镇周献清夫妻1995年开始连年丰收,平均亩产水稻470公斤左右,河蟹100公斤,毛利9000元。

  ③西部大开发

  稻田养鱼在西部渔业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据1998年的资料,从稻田养鱼的面积看,西部地区的稻田养鱼面积占全国稻田养鱼面积的比例达44.29%。从水产品产量来看,来自稻田的产量占西部地区养殖水产品总产量的20%,在该地区居第二位。居西部地区水产品养殖产量第一位的是池塘养殖,占总产量的55%;第三位,水库养殖产量,占16.5%;第四位,河沟养殖,占2.7%;第五位湖泊,占1.2%,其他养殖产量占4.5%。四川资阳地区把建设稻鱼养殖工程纳入西部大开发。他们认为,发展稻田养殖,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西部地区的食物安全保障,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有利于集雨抗旱,保持水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持续发展战略。

  ④纳入农业结构调整

  四川省水产局提出“以稻鱼工程为杠杆,加快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四川从1997年开始把规范化稻田养鱼作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五大工程之一,与扶贫工程、商品粮大县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菜篮子”工程等结合起来,加大稻鱼工程建设的力度。省财政厅从1994年开始,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发展规范化稻田养殖。省水利厅从水利建设经费中划出一部分用于建设规范化稻鱼工程。

  2.稻田养殖得到扩展

  ①养殖范围扩大

  综合全国的稻田养殖,其养殖范围存在四个转移。一是地理纬度上的转移,以往稻田养殖主要局限在西南、中南和华东等地,现在扩展到东北、华北、西北各个地区。二是地形地貌上的转移,以往主要在丘陵山区,现在转向平原、城郊。三是养殖规模上的扩大,以往主要解决农民自食为主,养殖分散,粗放经营,现在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生产相对集中,经过多年的发展,稻田养殖在全国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四是地区上的转移,不仅在贫困地区发展稻田养殖,进行脱贫致富,而且在发达地区也开展稻田养殖。如江苏这样的经济地区,全省90%以上的县都开展了稻田养殖。

  ②养殖内涵扩展

  在种养模式上,由稻鱼型,发展为稻蟹型、稻虾型、稻虾蟹型、稻鳝型、稻鳅型。如北方地区的唐山市,形成了以唐海、丰南为代表的稻田养蟹工程体系,达12.3万多亩,平均每亩效益1000元至2000元。

  在发展稻田养殖多种水生动物的同时,还开展了稻田种植莲、藕、茭白、茨菇、水芹等与水产养殖结合。由单品种种养向多品种混养发展,由种养常规品种向名特优新品种发展,从而提高了市场的适应能力。

  稻田养殖的内容不仅反映在种养开发上,而且在水产养殖业和低产水田改良方面增加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内容,提出了水田半旱式耕作技术和自然免耕理论,为发展稻田养殖创造了条件,使稻田养殖向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综合农业的方向发展。

  3.技术有所创新

  传统的稻田养殖为平板式养殖,人放天养,自产自销。近年来,加大了对稻田养殖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如农业部及四川、湖南等省专门立题研究稻田养鱼高产技术,并在稻田生态系统、养殖对象、种养结合、田间管理、饲料和施肥施药技术等方面取得成果,同时在示范推广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江苏坚持一手抓稻渔工程建设,一手抓科学种植养殖。重点抓了四个方面: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品种名优化。二是提高稻渔工程标准,增加养殖水体。要求鱼沟一般宽3-6米,深1.2-1.5米。三是选育优良种苗。四是加强技术培训。

  ①垄稻沟鱼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各地推广了以增加稻田凼沟等工程设施和提高养殖技术为特点的“垄稻沟渔”技术,使稻田养殖有了“工程”概念,养殖技术有了提高,稻田养殖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垄稻沟鱼,属半旱式稻田养鱼。根据种稻和养殖的要求,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将挖出的田泥堆在沟的两侧形成垄,在垄上种稻,沟内养鱼。对改造中、低产田尤有重要意义。中低产田,一般地块板结,土壤结构不良,有效养分含量低。开展垄稻沟鱼,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肥效,可以疏松土壤,增加通透性,加深耕作层,可以培肥地力,少施化肥,预防地块板结。

  ②规范化稻田养殖

  四川积极推广稻鱼工程规范化。“九五”期末全省已建成规范化稻田养殖54万亩,平均亩产水稻超过500公斤,成鱼95.4公斤。四川规范化养鱼的鱼凼占水稻田面积的8%-10%,水深1.5米以上,用条石、火砖等硬质材料嵌护;田埂加高加固到高80公分、宽100公分;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做到田林路综合治理,水渠排灌设施配套,实现了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稻田生态系统,最大限度提升稻田的地力和载鱼力。四川还重视养殖技术的标准化,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省级稻田养鱼的地方标准《稻田养鱼技术规范》,统一了工程建设、鱼种投放、饲料主要营养指标、鱼病综合防治、农药及化肥施用等技术规范等。规范化稻田养鱼,融种稻、养鱼、蓄水、增肥为一体,具有“四增四节”的功效(即增粮、增鱼、增收、增水,节地、节肥、节工、节支)。据四川调查,规范化稻田养鱼比常规种稻,每亩可增收水产品100公斤,田埂可增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250多元,新增蓄水能力200立方,还可有效节约劳力资金。四川资阳市政府提出了规范化稻田养殖的“118”工程,即:1亩稻田中,用1分田开挖鱼凼,1分田加宽加固田埂种植柠檬、柚等名优水果或蔬菜,8分田种植水稻,实现稻鱼果(菜)综合立体开发。他们还提出了根据地貌及土壤特征分别采取“721”工程模式和“442”工程模式。即:稻田种植、沟凼养殖和田埂种菜(果)在稻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1和4:4:2。

  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总结群众稻田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生态渔业技术规范》,对地县级水产技术站干部进行培训。地县级水产技术站又结合当地情况编写教材,对养殖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科技人员深入村寨,进行示范和指导,帮助农民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改造传统的稻田养鱼技术。

  ③田凼沟相结合

  湖南重点推广田凼沟相结合模式。在鱼田工程建设上,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鱼凼水深1米以上;沟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沟凼相通,沟沟相连;鱼凼结构坚固耐用;同时要求优化放养品种结构,目前全省稻田养殖放养的品种已达10余种。在技术管理方面,把池塘精养技术移殖到稻田养殖上,推行稻、鱼、萍,稻、鱼、菜,稻、果等生态模式,实施田里种稻、凼沟养殖、堤干种菜果的立体开发格局。养殖方式由传统的平板式向现代的高标准模式化方向发展。湖南的稻田高标准模式化养殖,2000年达到140.25万亩,平均亩产水产品54.11公斤,从事模式化养殖农户73.78万户,户平均增收934元。

  ④宽沟式稻渔工程

  江苏大力推行宽沟式稻渔工程,鱼蟹沟面积占稻田养殖面积在20%以上。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房统一配套。

  ⑤稻鱼轮作

  由稻鱼轮作延伸到鱼草轮作。陕西对鱼草轮作进行了探索,在西安市灞桥区新筑渔场的池塘中,每年9-10月份,待鱼并塘后,抽干池水,播种,至翌5年5月收割最后一茬草后,便可注水进行鱼种养殖。种植苏丹草的池塘,5-6月份成鱼出塘后,便可抽干池水播草种,20天左右就可收割青草,一直割到10月份,然后注水用于鱼种或成鱼并塘。鱼草轮作,一般亩产草7500-10000公斤,按0.12元/公斤计,每亩草的产值可达900-1200元,扣除成本350元,亩利润550-850元;按主养草食性鱼类的饲料系数25计,可转化为鱼产量300-400公斤。进行鱼草轮作,还可改善池底条件,实验表明,可使有机质、全氮、全磷分别减少4.3%、10.1%、28.8%。从而减少病害,提高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展趋势及前景

  1.稻田养殖的理论探讨

  ①稻鱼共生理论。1981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倪达书研究员“提出“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得到了当时国家水产总局的重视”。这一理论认为,“稻鱼共生是指在同一生产季节,鱼和稻同时生活在同一稻田环境中。根据不同气候地域条件和农作制特点,因地制宜采用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效地促进物质良性循环,使能量朝着稻鱼双方有利的方向流动,从而达到稻鱼双增产的效果。”

  ②稻鱼轮作理论。“稻鱼轮作是指利用同一稻田,在不同季节分别进行种稻和养鱼,即一年之内只种一季稻,余时灌水养鱼。充分利用冬闲田、囤水田及湖区低洼田的水稻收获后再进行养鱼生产。”

  水利条件优越的浅丘地带,可以在不改变农田基本形态的前提下,采取加固田埂、提高水位的措施,进行稻鱼轮作。在粮食充裕时,稻田休耕,蓄水养鱼,同时培植稻田肥力;当需要种粮时,还耕于田,种植水稻。如四川眉山县土地乡1999年休耕蓄水养鱼面积6500亩(占全乡稻田面积的36.12%),当年渔业纯收入985万元,占农业纯收入的48%,为农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种养结合理论。将种稻和养鱼相结合延伸到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相结合,即利用同一稻田生态系统进行水产养殖与种植。如养鱼与种藕、种莲相结合,与种茭白、水芹相结合,与种草相结合等。

  有的地方还强调把种植、养殖与蓄水结合起来,如四川、湖南等地,在丘陵、山区冬囤水田比较集中的地区,稻鱼工程以建设鱼凼为主,兼有蓄水功能,抗旱保墒,保障农田用水和足够的养殖用水。

  鉴于稻田养鱼的这种理论上的发展,本文在文字表述方面,以“稻田养殖”替代了“稻田养鱼”这一基本概念,以期利用水田这一特殊的浅水生态环境系统,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推动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并得到共同发展。

  2.稻田养殖的发展趋势

  据报导,全国不少地方开发稻田养殖热情之高,行动之快,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标准之高都是空前的。目前稻田养殖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多元化协作的方向发展。

  集约化。向设施渔业方向发展,建设高标准的稻田养殖工程设施,全面提高稻田养殖的综合效益。不仅要保证水田中种植业的生长环境,而且要保证水田养殖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不怕旱涝。在工程设施方面,要特别强调:一是加高加固田埂,防止坍塌。二是在田中开挖沟凼,分别为种植和养殖提供相应的生长环境。三是修建防逃设施,防止养殖动物逃逸。集约化的稻田养殖,是我国精工细作农业和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相结合的具体应用。

  规模化。一是总体规模在扩大,二是单体规模在扩大。至2000年,全国稻田养殖的总面积已达1532381公顷,比1985年的648660公顷增加了16倍。不仅养殖面积扩大了,而且产业化层次提高了,技术含量增加了,产量和产值也得到了同步增长。湖南计划到“十五”期末全省稻田养殖达到600万亩,总产量20万吨,其中高标准模式化稻田养殖200万亩,总产量15万吨。

  专业化。一是把种苗培育从稻田养殖生产分化出来,由种苗基地进行培育和供应,保障稻田养殖放足苗,放好苗。二是把流通从生产中剥离出来,稻田养殖生产中运销由经纪人承担,一批销售经纪人队伍正在形成,如江苏兴化市,有8个乡镇成立了水产经纪人协会,会员达1200多人,使分散的稻田养殖产品能够进入社会化的大市场。三是强调了稻田养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由政府引导,推动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咨询、培训和服务,不断提高种养结合的科技含量。

  产业化。随着生产经营机制的创新稻田养鱼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将得到加强。各种形式的经济实体,包括从事稻田养殖的渔业公司、协会、推广机构牵头,在苗种生产、渔需物资供应、技术指导、病害防治、产品运销等方面,逐渐形成龙头,出现了“龙头+农户”,从生产到服务,到流通到,到市场的稻田养殖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

  多元化协作。稻田养殖,是跳出渔业抓渔业,必须得到政府多部门、产业多方面、技术上多学科的多元协调和合作。从当前各地的工程养鱼、特别是稻田的稻田养鱼示范项目来看,凡是搞得好的地方,首先是受到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纳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分工了领导亲自抓,有的甚至省长、市长、专员、县长以至各级党委书记也亲自调查研究,进行决策和指挥。在这种大背景下,渔、牧、农各业,国土资源、财政、金融、公安、税务、商贸、环保等部门积极参与,使这样一个事关国土资源整饬、拓展生存空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问题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和齐抓共管,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了生产者的拥护,这就是我国稻田养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反映在技术上,则是多产业多学科技术的组装。如贵州在组织稻田生态渔业的示范项目时,由水产站负责稻田养殖的选点、工程设计、苗种供应、病害防治等技术,由农技站负责养殖稻田中的水稻栽培及管理技术,果蔬站负责田坎上的瓜、果、菜种植技术,畜牧站负责畜禽养殖技术,农经站负责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估分析。由于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协作,以及多种技术的组装,使得稻田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

  3.稻田养殖的前景分析

  稻田养殖,从改善稻田生产条件入手,能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出发,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增产增收;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出发,能带动综合经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稻田养殖,既能有效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又不破坏农田的基本结构,不影响农田的基本生产能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尽管有的水产品价格下滑,然而整个水产养殖的成本也在下降,包括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及管理成本也在呈下降趋势,从而水产养殖仍然是存在一定的比较效益优势的。据南昌一项调查,认为养鱼的效益可达到种粮效益的5.27倍。特别是稻田养殖,由于是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生产,不需要增加更多的投入,就可获得多样化的,单位成本更加经济的产出。可见稻田养殖依然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拳头项目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稻田养殖将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江苏淮阴市将稻田养殖列为200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5大重点项目之一,明确提出“压稻扩渔”。2000年冀东大旱,河北唐山市政府提出了以养补种的措施,甚至要求实行“弃稻保蟹”,通过保住水产养殖把种植业的损失补回来。目前各地稻田养殖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放养的面积仍在扩大。如江苏现有水稻田3500万亩,1999年稻田养殖200万亩,2000年293.3万亩,2005年还将扩大到400万亩.江西南昌在近期准备调整10万亩低洼低产田,推广鱼、虾、蟹,稻、藕、莲模式,进一步发展稻田养殖。随着技术的进步,单位面积产量也在逐步提高。四川大面积稻田养殖亩单产已提高到30公斤以上,在效益上要求全面实现亩产“稻千斤,鱼千元”的目标。稻田养殖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稻田养殖不仅在种植养殖的结合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内陆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据资料分析,2000年稻田养殖的水产品产量在内陆水产养殖产量中已占到4.91%,比1985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

  四、发展稻田养鱼的战略途径

  1.以市场为导向

  水产养殖既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又受市场风险的制约。作为稻田养殖,由于水比较浅,又要兼顾种植业的需要,不仅养殖品种受到限制,而且常规养殖技术也难以充分发挥。因此,也有一部分生产者亏损。据江苏调查,1999年稻田养鱼亏损的约占15%。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为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推广服务和市场流通服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使稻田养殖得到健康稳步发展。

  2.坚持科技创新

  养殖品种要创新。不仅要养殖常规鱼类品种,而且要养殖河蟹、青虾、罗氏沼虾等名优新品种,进一步探讨适合稻田浅水养殖的优良新品种,如黄鳝、泥鳅、黄颡鱼、黑鱼、克氏螯虾、龟、鳖、蛙等。

  稻田养殖工程要创新。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土壤、土质,设计符合种养实际的工程方案,要提高稻田养殖工程标准和工程质量。

  养殖技术要创新。如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养殖技术,提高产品大规格标准的养殖术,利用稻田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技术,稻田养殖的防逃和病害防治技术、稻田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等。

  加强人才培训。抓好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典型示范等方式,帮助生产者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稻田养殖的技术操作规程和先进适应技术。

  3.坚持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要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开展。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和水面流转机制,鼓励稻田养鱼向大户集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稻田养鱼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小,分散经营,为进入大市场,必须在生产经营上有所创新,切实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真正建立起规范化稻田养殖的产业化体系。

  要在生产机制上有所创新,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四川不少地方出现了以渔业协会(公司)、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从事苗种生产、渔需物质供应、技术培训、鱼病防治、产品运销的服务组织,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经营大户为基础,一直通到养殖户的产业化网络体系。四川眉山县土地乡全乡从事稻田养殖的经营大户达4180户、9000多人,同时组建了118人的营销队伍,水产品远销成都、重庆、贵州、云南等地。

  4.增强投入力度

  随着稻田养殖工程化程度的提高和养殖对象名优化提高所需要的技术的更新,在稻田养殖的投入上,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金,都需要有大的增加。如何引导资金流向,加大稻田养殖的投入是十分重要的。据江苏调查,稻田养鱼平均每亩需要配套资金300多元。由于各地推行的稻田养殖模式不同、标准不同,其工程建设及流动资金也各不相同。但不管采取哪种模式,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四川武胜县在建设规范化稻田养殖工程中,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其中政府引导的资金占3%,县级项目资金占25%,乡村机动资金12%,农民自筹资金占60%。从多方面努力,是筹集稻田养殖工程资金的重要措施。

  5.办点示范,加强领导

  发展稻田养殖,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抓好示范,建立起不同的生产模式,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要在信息、技术、资金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进行服务的引导。如四川的南充、泸州、资阳、宜宾等地,属丘陵、低山、冬囤水田集中地区,稻鱼工程以建设鱼凼为主,兼有增加蓄水、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的功能;而眉山等地,浅丘地带,水利条件优越,可以不改变农田基本形态,通过加高加固田埂、提高水位,进行弹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粮食充裕时,关水养殖,粮食紧张时,又可还耕种植水稻。眉山有个土地乡,1999年稻田休耕养鱼面积6500亩,占全乡稻田面积36.12%,创渔业产值22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渔业纯收入985万元,占农业纯收入的48%。(孟宪德 吴万夫)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