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珠蚌最易患病的季节是1月份~9月份,蚌病一旦发生,蔓延极快,给育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一、蚌病的预防 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水中细菌和蚌的敌害生物繁殖很快,因此每月应用生石灰清池消毒两次。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3公斤,兑水泼洒。用生石灰消毒育珠池除可预防蚌病外,还有澄清水质,使塘泥无机化,调节水的pH值和增加钙盐等好处。引水时应滤出虾、螯蟹等敌害,防止敌害入池繁殖,侵害珠蚌,并及时转移病蚌,清除死蚌。 二、蚌病的检查 1.外部检查 将育珠蚌提出水面,出水孔不喷水,而是从蚌体内滴水,表明蚌已患病;手摸育苗蚌贝壳腹缘,有发硬感觉,这是因蚌体停止生长,而使腹缘变硬,表明蚌已患病;贝壳最后的生长线纹紧密,没有新长出的黄壳缘,表明蚌已停止生长;患病严重的蚌,用手捏双壳,有松动现象,闭壳肌已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病蚌即将死亡。 2.内部检查 解剖时要挑选湿润的活蚌,要保持器官的完整。查看蚌的鳃组织是否增生、发炎或变色,如果鳃瓣发炎、糜烂是细菌性、病毒性疾病;若鳃组织红肿、增生,有时可见白点,是寄生虫侵袭致病。斧足的边缘发炎糜烂,是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有明显红点、蓝点或寄生虫性白点,为侵袭性疾病;侧齿发炎是感染细菌所致。对一时无法肯定的病原体,应保留标本以备进一步检查。应准确收集发病部位器官,以便做组织培养。 三、常见蚌病的防治方法 1.烂鳃病 2.水膨胀(水睡肿)病 蚌体结缔组织膨大突出呈肉白色,外套膜与蚌壳之间充水,闭壳肌松驰。防治方法:(1)用消毒过的针筒吸1%四环素或链霉素溶液喷洒病蚌;(2)用1%卡那霉素注射外套膜。 3.烂斧病 斧足缺刻,浊疡严重,萎缩呈肉红色,并有大量粘液,组织缺乏弹性,此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也有因寄生虫或鱼类等水生动物吞噬引起。防治方法: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分钟~30分钟。 4.侧齿炎 侧齿四周组织发炎发黄,组织糜烂,呈黑褐色,影响两壳闭合,冠翼易折,侧齿炎的发生多为机械操作所致,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防治方法:(1)用1‰~2‰金霉素溶液注入病蚌肌肉,用量为1毫升左右;(2)用0.1‰浓度的“多菌灵”药液浸泡5分钟~10分钟。 5.嗜水气单孢菌病 流行季节为4月~10月,发病高峰在5月~7月。症状为发病初期,病蚌体内有大量粘液排出体外,蚌壳后缘出水管喷水无力,排粪减少,两壳微开,病重时,病蚌体重下降,闭壳肌失去功能,两壳张开,胃中无食,晶杆缩小或消失,用手触及病蚌的腹缘,有轻微闭壳反应,不久死亡。采用1‰氯霉素注射(每只1毫升,1次或3次),再辅以1毫克/公斤漂白粉全池泼洒,对预防和病发初期治疗有较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