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品种单一:迄今为止,仍有不少生产单位认为虾池只能用来养虾,不能进行其它品种的养殖。所以一旦虾病肆虐,只能任虾池荒芜。权威人士指出:在同一地区单养某一品种,对环境有破坏作用,不利于生态平衡,更不利于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对虾池加以合理改造,宜虾则虾,宜鱼则鱼,宜贝则贝,使本养殖区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有机物、矿物质等得以合理利用,使池底的微生物区系更趋合理,虾池的经济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养殖品种更新有及时:近几年虾池养殖的中国对虾、日本车虾、海湾扇贝、牡蛎、蚶类等,经过几年的养殖,近亲繁殖,均出现不同程度地抗病力弱,遗传力减弱,对环境适应差等问题,因此急需培育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同时也可更换养殖品种如虾池也可养殖鲈鱼、黑鱼、黑鲷、牙鲆等鱼类,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养虾,另外还可引进国外的一些适合我们本国条件养殖的新品种。 三、养殖技术、模式不更新:以前的养殖技术、模式随着虾病的暴发,已不适应日新月异的养虾业,迫切需要更新。近几年探索出不少新技术,培育出如无菌虾苗、抗病毒虾苗等。新模式如海南高位池养虾、山东海阳卓格庄精养模式、海水淡化养虾、卤水淡化养虾、虾池混养模式等。从其效果看,技术、模式更新较以往虾池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多。 四、养殖池管理水平不高:随着虾病年复一年的暴发,以往粗养的经营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养虾的需要,应针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对养殖过程进行全程人工控制,使水质、生物、饵料、病害防治更趋合理、规范,从而大大地降低虾病发生机会,使养虾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