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肥养鱼的原理与特点 化肥养鱼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施肥向水体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并使水生维管束植物、固着生物、自养细菌等数量增加,在满足滤食性鱼类摄食的同时,也为吃食性鱼类提供部分食料。化肥养鱼与农田施肥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作用机制复杂且具有双重效果。施入水中的化肥不能作为鱼类的直接饵料,而是为鱼类的基础饵料绿色植物提供养分。这些绿色植物在营养物质丰富的情况下大量生长繁殖后,一部分被鱼类摄食成为直接饵料,另一部分则被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其他水生动物摄食,间接为鱼类提供饵料。如果水体中对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较少,培育的饵料就不能被直接利用,铒料就会经过中间营养级进行转换(成为饵料的饵料),从而造成能量流失,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所以,施用化肥的养殖品种结构搭配必须合理。施肥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促进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氧气,满足鱼类呼吸需要,改善水质条件。 (二)施氮肥量高。浮游植物的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但要求水体中含有很高的营养盐,才能满足其蛋白质迅速增长的需要。据试验,浮游植物在增殖高峰期,要求水体中含氮肥的主要组成成分量在10毫克/升以上才能达到效果。 (三)选择性强。作为水体施肥需要量最多的是氮肥。因为在氮肥充足的情况下,即使磷肥不足,浮游植物也可以通过增强内源磷酸酶的活性或依靠胞外酶的作用,利用甘油磷酸、植酸磷、焦酸磷、酵母核酸等有机磷源,供生长代谢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利用磷,达到"以氮促磷"的效果。磷肥占次要地位。水体中很少缺钾,一般不用施钾肥。 二、化肥养鱼的关键技术 (一)化肥的选择。目前养鱼常用的氮肥有氯化铵、碳酸氢铵和尿素。氯化铵含氮量在25%左右,性状稳定、吸湿性小、不易结块、便于贮存,而且具有成本低、肥效快、利用率高、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等优点。碳酸氢铵含氮量13%-17%,不仅能为水体补充氮元素,还可供给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长期使用对水质无不良影响,但含氮量较其他化肥低,性状不稳定,成本相对较高。尿素在水中溶解后,不能被浮游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转化为铵态氮或硝态氮后才能被吸收利用,这个过程在水温25-28℃时需要3-4天,且肥效迟缓,因此在分解转化过程中,实际利用率不足50%。 另外,磷肥以选用含有效磷18%的一级过磷酸钙或含有效磷16%的二级过磷酸钙为好,能减少水中游离硫酸积累对鱼类的不良影响。 (二)合理施肥量。在施肥初期或水质清瘦的情况下,水深2米时,一般以每立米水体用5克氮来计算氮肥施用量。如0.067公顷面水深2米,需施碳酸氢铵40公斤或氯化铵25公斤。经过几次施肥后,水体透明度达到20厘米左右时,再采取每天或隔天施肥的方法,使透明度保持在这一水平,其追肥量为前期的1/2-1/4。一般施用3-4公斤碳酸氢铵或2-3公斤氯化铵,配施1公斤过磷酸钙,可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 (三)施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调节好水质。水质偏酸或偏碱都不利于化肥的吸收利用。因此pH值(酸碱度)应在7.5-7.8时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且化肥利用率最高。二是保持适宜的钙质浓度。钙元素对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起着重要作用。以每0.067公顷水面施10-15公斤生石灰为宜,15-20天1次,另外保持水中氮、磷、钙的合理比值,可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和鱼类生长速度。三是合理确定施肥时间。夏季晴天施肥时间以早上8-9点钟为好。四是长期阴雨天应及时补施化肥。在夏季阴雨天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如不及时施肥,浮游生物会因鱼类的摄食和营养盐类缺乏,以致影响鱼类生长。为保证浮游生物的正常繁殖,可利用阴天或小雨天及时补施化肥(不宜施尿素),施肥的间隔期以不超过5天为宜。阴天或小雨天施化肥也能使水质迅速转肥,保障鱼类持续快速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