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池塘养鱼中的生态防病

2024-4-22 18:3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0| 评论: 0

摘要: 生态防病,强调通过环境条件控制来预防鱼类发生疾病,是鱼类养殖技术的组成部分。鱼类的生存环境是水,水体中的理化因子有较大的变异性,水环境不仅作为鱼类的生存条件,而且还起着活饵料供应的功能,池塘生态系本身 ...

生态防病,强调通过环境条件控制来预防鱼类发生疾病,是鱼类养殖技术的组成部分。鱼类的生存环境是水,水体中的理化因子有较大的变异性,水环境不仅作为鱼类的生存条件,而且还起着活饵料供应的功能,池塘生态系本身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从控制环境人手,促进鱼类生长,抑制鱼类疾病发生,在养殖生产实践中有必要深入研究。 1生态防病的重要性 养鱼生产技术实际上已经融人了生态防病的措施,如:池塘清整、合理密养、改良水质、注意饵料的质量等。在生产实践中,因池塘条件不同,人们常常忽视某一环节,以致鱼病时常发生,强调生态防病,是从稳产的基础上争取高产,严格把握好每一个技术环节,使鱼体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中。 疾病的发生与病原体的存在有关。当鱼类处于生活环境恶劣,食欲不振,生理机能衰弱的时候,易被病菌侵袭,一旦病菌大量蔓延,健康的鱼体也同样感染疾病。因此,环境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控制环境意味着控制疾病的发生。鱼类最基本的生态条件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以及饲料等,在综合评价水质的时候,还要注重水体生物量、三态氮、化学耗氧量等变化情况,强调早晚巡塘,通过观察池塘“水色”和鱼的活动情况,判断水环境的优劣。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2鲤鱼出血病 2.1症状:外观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融冰时,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于池边,游动缓慢而逐渐死亡,此鱼运输成活率低。 2.2防治方法鲤鱼出血病在春季较难治愈,其病程较长,一般夏秋季节可检出,应予及时治疗。 2.2.1改善水环境:早分塘或换水,定期泼洒生石灰及沸石粉。 2.2.2食盐浴:喂前5min用3--4kg食盐溶水在饲料台周围泼洒,每日1—2次,有助于鱼类清鳃、载氧、强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恢复体能。与投喂药铤同时使用效果更佳。 2.2.3鱼种消毒:在无其它疾病时,最好用食盐(2%)与小苏打(3%)合剂。 2.2.4强化恢复体能:此时投喂的饲料添加沸石粉、维生素,少加或不加矿物质混合剂。 2.2.5外用药物:与水质调节配合使用;针对病情定期泼洒生石灰、沸石粉、漂白粉及食盐浴。 3竖鳞病 3.1症状:病鱼鳞片向外张开,鱼体外形呈松球状,鳞基部水肿,稍加挤压即有积水喷出,常与腹水病并发,即眼球突出,绍基部和皮肤表面有时拌有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大量积水。病鱼游动迟缓,呼吸困难,身体倒转,腹部朝上,持续2—3d后死亡。 3.2治疗 3.2.1改善水环境:早分池或换水,养殖期间定期泼洒生石灰。 3.2.2鱼种消毒:用2%食盐水和3%小苏打混合液浸泡病鱼10--15min。 3.2.3池水消毒:全池泼洒漂白粉(1mg·kg-1)或2次高氯(0.4mg·kg-1)o。 3.2.4投喂药饵:(每100kg鱼所需饲料中加人5g氯霉素)连投喂5—7d,每天1—2次,配合食盐浴更好。 4生态防病的主要措施 4.1水质管理:池塘经常换注新水是改善环境的有效办法。其作用是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促进池塘内鱼体的运动,加速鱼体新陈代谢,并有利于加速水生生物的增长。 生石灰是水质、底质的改良剂,向水体泼洒生石灰能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使鱼池水呈微碱性,适应鱼类生长,还能杀灭病原菌,减少有机物耗氧量,调节pH值,对鱼类的细菌性疾病有防治作用。 4.2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主要是日常投喂。投喂要保证量足,尽量避免过剩,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原则,加强责任感。栖息环境舒适,饲料供应充足,鱼就会健康生长。 5生态防病的作用生态防病并不排斥必要的药物治疗,两者应该是互补的,但养鱼首先要注重生态防病,以防为主,一旦疏漏发生大面积鱼病,还得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以免发生更大损失。池塘底泥过厚是病原菌滋生的场所,在淤泥10一15cm深处更易滋生引发鱼病的嗜水气单胞菌。采取定期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水,可以减少水体诱发鱼病的作用。要把生态防病提到一定高度来认识,只要在日常管理中加以防范就能防患于未然。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