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病的综合防治

2024-4-20 23:1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6| 评论: 0

摘要: 一、病毒性疾病 (一)主要病种。虾鳟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胰脏坏死病、蟹抖抖病、鳗狂游病、鳗出血性张口病、鳜传染性肝肾坏死病、草鱼出血病、鲤痘疮病等。 (二)综合防治。 (1)放养前。干池清淤,彻底清塘,水深 ...

一、病毒性疾病 (一)主要病种。虾鳟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胰脏坏死病、蟹抖抖病、鳗狂游病、鳗出血性张口病、鳜传染性肝肾坏死病、草鱼出血病、鲤痘疮病等。 (二)综合防治。 (1)放养前。干池清淤,彻底清塘,水深不超过0.3米,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150公斤或清塘净0.5公斤或富氯2公斤全池泼洒。 (2)放养时。用聚维酮碘溶液给鱼苗鱼种浸泡消毒,500--600克药加1000公斤水中,浸泡鱼体10--20分钟。草鱼苗种可浸泡或注射疫苗。 (3)放养后,每15--20天,可用富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灭毒净、富碘等轮换消毒水体和食物,剂量为0.2--0.3克/立方米。治疗时可隔日连用2--3次。 (4)内服:每100公斤饲料拌鱼血停、败血宁各0.5公斤、聚维酮碘液50克,连喂4--6天。或每100公斤饲料加四黄粉、鱼健康1号、保肝宁(维生素C、维生素E)各0.5公斤,连喂4--6天。 (5)水质不良时,使用微生物制剂水中宝(水剂)、好水素(粉剂)调节水质,对鱼类摄食和治病有很好的效果。 二、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鱼病是常见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其症状较为明显,单从病名上即可加以区别。细菌性疾病比病毒性疾病易于发现和治疗,而且可以说一般用于防治病毒性鱼病的鱼药和防治方法都可用来防治细菌性鱼病,但单用灭菌药则对病毒无效。 (一)主要病种。白皮病、败血症、出血病、打印病、赤皮病、竖鳞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烂鳃病、腹水病、肠炎病以及各种特种水产的细菌性疾病。 (二)综合防治。 (1)彻底清塘:鱼种用富碘消毒后入池,鱼苗用苗种平100毫升加300公斤水消毒5分钟后入池。 (2)细菌性鱼病往往因虫害而起,因此应先用1--2次菌虫双效药物,再用消毒药。杀虫灭菌的鱼药有菌虫杀手、暴血停、B型灭虫精等,与硫酸铜配伍,可增强灭菌功效。用量为每瓶水剂(100毫升)可用于3000--6000立方米水体,每包粉剂(250克)可用于1000立方米水体。虾蟹类禁用该类杀虫药。硫酸铜按0.7克/立方米剂量全池泼洒。 (3)根据病情,消毒水体1--2次。可用鱼虾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鱼虾安、灭毒净等,任选一种,0.3克/立方米左右的剂量全池泼洒。 (4)内服:按饲料重量配药,单一药物的剂量为康泰(保肝宁)0.1%,鱼健康1号1.5%,鱼健康2号0.5%,诺氟沙星散1.5%,败血宁1%、四黄粉3%--5%,鱼血停1%、大蒜毒0.1%、快康1%。为了发挥药物的共同作用,一般应内服3--4种药物,其剂量为原各自剂量的50%。 三、真菌性疾病 (一)主要病种。水霉病(鱼体“长毛)、鳃霉病(鳃丝发白或点状充血)。 (二)综合防治。 (1)水霉病。勿使鱼体受伤;放种时用5%,食盐水浸种5分钟;灭毒净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2次;苗种平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五倍子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2--3次;食盐小苏打合剂(各0.04%)全池泼洒。 (2)鳃霉病。换水可缓解病情;使用水中宝、好水素改善水质,抑制鳃霉菌;富氯、二溴海因、灭毒净全池泼洒,用量为0.3克/立方米。 四、寄生性疫病 (一)主要病种。 (1)原虫病:隐鞭虫、口丝虫、球虫、粘孢虫、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 (2)蠕虫病:指环虫、复口吸虫、血居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等百余种。 (3)甲壳类病:中华鳋、锚头鳋、鲺、鱼怪等。 (二)综合防治。 (1)预防:清塘、鱼种消毒、活饵消毒。 (2)0.3--0.4克/立方米剂量的车轮净全池泼洒、0.2--0.3克/立方米复方增效敌百虫或鱼用高效敌百虫全池泼洒,可杀灭水体及鱼体体表寄生的原虫。 (3)灭孢灵2--3克/立方米遍洒,0.5%拌饲料内服5天,可治孢子虫病。 (4)鱼虫清1号按4%拌饲料、肠虫清按1%拌饲料内服,连喂2--3天,可治鱼体内绦虫、线虫、吸虫病。 (5)用步步杀、暴血停、鱼经杀虫精等每100毫升用于3000--5000立方米水体,杀灭指环虫、中华鳋、锚鳋等虫害,隔4天再用药1次。 (6)0.3克/立方米B型灭虫精或复方增效敌百虫全池泼洒,每隔3--4天1次,连用2--3次可将顽固性指环虫、锚头鳋等彻底杀灭。 (7)为了防止继发性感染,加快病鱼伤口愈合,一般杀虫后,要用消毒药进行灭菌,其用药量同细菌性疾病。 (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邮编:101105,蒋火金、高光明) 摘自2003年第21期《农村养殖技术》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