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上的药饵是指防治鱼类疾病的鱼类食用药物饵料。其疗效关键在于药物本身功效及质量。下面介绍药饵制作、投喂等方面的经验。 查准病根 对症下药 鱼发病后,首先要弄清楚鱼患了什么病,才能决定是“内服”还是“外消”,或是“内服”、“外消”相结合。如是肠炎病,必须用药饵内服治疗才行,而水霉病则用水体消毒,鱼体表杀菌即可,一般无须内治。 选准药物 准确计算 用于“内服”的药物种类很多,如呋喃类、碘胺类、土霉素及大蒜、韭菜等。在使用各种药物前,首先弄清它们主要防治何病,其次向技术部门问清其质量效力如何,查看是否已过有效期,是否正规厂家生产。选出药物品种后,计算使用量是个关键问题,用量力求达到准确有效。多了造成浪费,甚至会产生负作用;少了药效不足,达不到防治目的。计算用药量时,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某种内服药的规定范围取药,一方面尽量准确地估算出所需药物治疗的鱼的总重量。此外,尚需把与病鱼食性相近或相同的其他鱼的消耗量也计算进去。 选好基料 看鱼制饵 基料,即用于拌入药物的鱼饲料。基料必须为病鱼所喜食,如草鱼可用新鲜嫩草;鲤鱼可用饼粕、糠麸等;青鱼可用鲜螺肉;鳗鲡可用鱼粉;鲶鱼类可用杂鱼、畜禽下脚料。通常制作药饵的粘合剂是面粉,价格不高,使用也方便。有些内用药,药味大,鱼不喜食,那么在制药饵时,可多加鱼粉、豆面、小麦粉或酵母粉,增加香味,诱鱼进食。另外,制饵时,药物要均匀地拌进基料,让病鱼都能均衡地吃到饲料中的药物。 科学投喂内外结合 在防治鱼病投饵时,先投一些普通饵料,等到健康的鱼吃一段时间后,再投药饵,这样体弱力薄或有病鱼也能抢食到药饵,达到节省成本、提高疗效的目的。一般“内服”都要与“外消”相结合,防止诱发其他病症,这样既达到了治病目的,又改善了水质,是行之有效的一条措施。 摘自:2003年6月18日《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