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蟹的暂养是为一些捕获较早的河蟹继续集中育肥和统一销售的需要,将在河蟹生殖洄游早期捕获的河蟹进行的短期培育。近年来,在成蟹暂养期常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大批量暴死也时有发生,以致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瑰将其死亡原因和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1)死亡原因:①池塘设施差:大多数暂养池是利用原有鱼池改造而成,通常只是增加一道防逃墙,对池塘本身没有整理,一些池塘淤泥厚、水较深,使池底处于厌氧状态。大量淤泥不但耗氧严重而且还为病原体繁衍提供了条件。池塘排灌条件差,水源水质有机质含量高。②暂养密度过大,一般放养量达0.5公斤/平米,高的达1~2公斤/平米。一些体质差、抗病力弱的个体在高密度下死亡,死亡后导致水质污染,致病菌滋生。暂养密度大蟹摄食、排泄、耗氧等均大,换水不及时引起水质恶化。③生态环境差:暂养池建设,仅考虑防逃,很少注意河蟹的生态要求,暂养池无可供河蟹藏匿的人工洞穴,换水量少,水中氨氮、亚硝酸盐过高,不像大水面有可供栖息的沉水植物,和水体自净能力。水体氧气条件差,对饵料利用效率低,所需营养得不到补充。特别是大量刚蜕壳的或处于蜕壳前的河蟹需要钙质得不到满足,单靠水中钙离子难以满足。向水中补充生石灰后水中ph值升高分子态氨浓度增大造成河蟹中毒。④蟹来源广混有带病蟹、个体质量差异显著,体弱带病者死亡后其致病因子,在池中潜伏,在水中残饵、河蟹排泄物等增多时,致病因子大量繁殖,使河蟹暴发性死亡。⑤成蟹捕捞过早,暂养时间长,饵料投喂少?个体自身积累能量少,体质弱经不起高密度的拥挤效应。 (2)针对这些原因可采取如下防患措施:①暂养池的改造,暂养池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位置幽静交通方便之处,底质硬河泥底。池塘面积0.1~0.2公顷,水深1~1.5米,池塘能有自流进出水系统,池底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淤泥不超过5厘米,过多的进行清除。在池塘中人工搭蟹巢。②池塘消毒,放蟹前池中留5—10厘米水每平方米放生石灰0.12~0.15公斤,全池遍撒,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和提高水中钙含量。⑨保持适宜密度,自流水暂养池每平方米放蟹0.1~0.8公斤,一般池塘每平方米放0.2-0.3公斤。④检查暂养蟹质量,河蟹入池前进行检查,剔除带病个体,分养肢体损伤,体质较弱者。⑤选择适当的暂养时间,许多地区因逃、偷严重部分蟹尚未完成生殖蜕壳或正处在蜕壳之中,这样蟹经捕捉运输暂养成活率低,在9月下旬至10月份进行专池暂养。⑥加强日常管理,池塘有一定水流量是的暂养,否则要经常观察水质的变化,在池水透明度低于30厘米时即换水。适时适量投饵,日投量9月份占体重7%,10月份占体重5%,11月份占体重1%~3%,随摄食情况增减。注意饵料质量,适量投喂一些钙质含量丰富的饵料,避免投喂霉变饵料。注意观察河蟹活动,摄食情况,有病蟹及时检出,对症下药。发现大量河蟹食欲不振,白天爬出水面时,及时换水并投入福尔马林使池水达10ppm浓度,以降低水中氨浓度杀灭水中有害生物。缓解后向池中投入2~3ppm土霉素,0.5—1ppm呋喃唑酮,1.5—2ppm氯霉素每种用一天交替使用3天。单纯性缺氧时,也可采用化学增氧法解救,使用30%浓度的双氧水适度喷施,或过氧化钙5~10ppm泼洒。 |